未婚妈妈调查:被遗忘的相依为命

时间:2022-04-20 12:35:06

飞飞出生那天,北京大暴雨。生完飞飞,乔敏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传来浓重的贵州口音:“姑娘,你是不是遇到朗个事嘞?你跟我谈嘛。”

母亲说,前一天夜里,她和乔敏的父亲都做了奇怪的梦。

父亲的梦是:女儿掉进了粪坑里;母亲的梦跟那天的情景很像:乔敏奔走在暴雨里,“叫也不应,漫天大雨里就你孤单单一个人。”

守护生命

乔敏,贵州人,10年前来京打拼,电子设备销售员,那年她21岁。来京第一年,认识了飞飞的爸爸。在一起3年,一次激烈的争吵后,两人负气分手。几个月后,乔敏发现怀孕,找到飞飞爸爸,男人说:他把另一个女人肚子搞大了,刚同她闪婚。

医生说乔敏子宫后位,属于不易受孕体质。如果选择流产,“意味着以后很可能再也无法当母亲。”乔敏决定留下这条生命。生产那天,雨特别大,钱不够,医院附近的取款机一次只能取2000块钱,乔敏挺着大肚子,雨中走了三里路,找了4个取款机取钱。生产后,摇篮里的宝宝身旁,没有丈夫、家人,每当想起那天,她总是“先哭一场”,然后“跟所有人说我不后悔。”

和乔敏情况类似,准未婚妈妈魏兰刚经历了一段失落的感情。“我做了错事,但我的孩子没犯错。” 窝在沙发里的魏兰眼眶始终有泪。32岁的她任职于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她目前孕期5个月,孕检时医生说她怀的是双胞胎。怀孕两个月后,许给魏兰美好未来的那个男人转身离开。决定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怀胎3月时,因为身体虚弱,在商场排队付款的魏兰晕倒了。

有些微胖的于君是名教师,短婚未育,此后独居。2008年,通过网络认识了孩子的生父。男人是程序员,吉林人,住在于君家里。于君 “从一开始就知道不会长久”,那时她41岁,男人二十五六岁。年底,她怀孕了。男人劝说她打掉孩子,双方谈不拢。

不顺心的婚姻,多年独自生活,于君想要个孩子,就像她本能地想从生活中抓住些什么。她不想看到自己的未来像小区里那个独居的老太太,死在家里半个月才被发现。“抓住些什么”就注定要面对更多:周围异样的目光以及很多现实问题。

艰难生活

未婚妈妈所面临共同的现实问题是:非婚生子没有准生证,问了几家公立医院都没法建档。魏兰最后联系到一家私立妇产医院。因为非婚生育,所有的费用都无法报销,魏兰重复着乔敏早年的经历,对钱从来没什么概念的她,开始算计每一笔开销,“要为俩孩子的将来打算。”

乔敏在飞飞出生后,丢掉了工作,几个月没收入,积蓄也消耗干净。带孩子没法挣钱,乔敏把儿子寄养到通州一户农家,每月1500元。她找了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月薪也是1500元。每月发工资的那天,就是乔敏唯一和儿子见面的日子,她一边摸着儿子的小脸蛋,一边把1500元交到农户阿姨手上。一年后,乔敏把飞飞抱回自己身边,她觉得只有这样生命才完整。出去买菜,乔敏就用围巾把飞飞勒在身上。

飞飞的爸爸是北京户口。飞飞出生后,乔敏曾想着给飞飞弄个北京户口。几年过去,户口一直没办下来。乔敏咨询北京计生部门,非婚生子,孩子若想取得北京户口没有可能。回贵州办理,“你都不在贵州,我们知道孩子是哪来的?”一句话把乔敏噎了回来。

于君也曾打匿名电话咨询计生部门。电话那头说,婚外生育是违法的,给孩子上户口要先缴几万块的罚款。于君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住在海淀实验小学旁边,没多远就是首都师范大学,属于典型的“黄金学区”,她清楚地知道,只需户口本上的一页纸,女儿的人生“至少不会差到哪去”。

寻找生父DNA

2009年底,于君深吸一口气走进街道计生办,对方答复,要提供生父信息及亲子鉴定证明。

孩子出生前两个月,于君挺着大肚子见了孩子生父最后一面,那次见面主题明了:男人还了之前借于君的5000块钱,然后宣布,于君、孩子跟他没丁点儿关系。接着电话换了,网络账号全部注销,离开北京,消失得彻彻底底。

“她现在的情况是想交罚款都没资格。”于君所在小区居委会主任李冬梅说,为帮她解决问题,居委会跟街道、派出所协调了不知多少次,也联系过吉林警方,但对方说这事儿他们管不着。

街道办也曾建议于君登报寻人,然后报失踪。但是报纸登了,警方又说报失踪必须是直系亲属并且提供相应证明。李冬梅说,居委会也非常想解决于君的困难,她还透露,因为这件事,社区连续几年评优的资格都没有了。

仅有女儿生父的一张暂住证,于君走投无路。今年年初,于君花3000元请了吉林当地一位律师,孩子生父。律师多次跟法院沟通,法院审查相关材料后,觉得此事缺乏立案依据。律师丁雯称,这种案子即便立案成功,后期调查取证也困难重重,法院不能强制公民进行亲子鉴定。

海淀区计生委的工作人员就此事表示,“她的情况特殊,我们理解她的焦急,但是规定在这儿,我们左右不了。”就这样,最后一条路被堵死了。

有朋友给于君介绍了朝阳的一位未婚妈妈,让她去对方家里取经。“对方住别墅,孩子的生父有钱有势。”孩子顺利上了户口。没有多问,于君就离开了。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生父除了不能给出“名分”,办妥了一切。

隐秘增长的群体

更多的未婚妈妈像于君一样,隐没于人群中,独自为孩子寻找生存的方向。

身边都是和谐美满的小家庭,乔敏和于君们试图寻求帮助,现实的压力逼着她们把目光转向网络。在网络世界,未婚妈妈通过QQ群、贴吧、论坛等彼此连结。“大家好。”在乔敏加入未婚妈妈QQ群时,只是简单的这句问候语,便会引来很多回应,“你宝宝多大?”“上户口了吗?”“宝爸给孩子抚养费吗?”……在现实中承受着异样目光的她,发现网络的另一端竟有那么多同命人。

调查显示:在未婚妈妈贴吧,访问量已超过31万,总发帖量超过17万。管理贴吧3年,吧主依依最大的感触是,整个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中有未成年人,有大学生,有白领,也有人们常说的第三者,情况各有不同,总体人数在增多。”

小小鸟打工热线是国内最早尝试建立未婚妈妈救助热线的民间公益组织之一,但是囿于资金问题,相关计划一直搁浅。“社会对未婚妈妈有先天歧视,未婚生育被单纯看成道德问题。”热线的创办人魏伟总结项目难以开展的原因,“官方和民间都对这个人群一直讳莫如深。”

有于君类似情况的人找到魏伟,“我们帮着联系生父,成功的很少。”依托贴吧的平台,自身也是未婚妈妈的吧主飞飞和几个吧友曾考虑过建立未婚妈妈之间的公益救助平台。贴吧也曾尝试捐助几位生活特别困难的妈妈,但是由于贴吧内的女性大多“自身难保”,公益活动并未形成规模。

主流外的“真空”

“在我国,受制于传统观念和计生政策,这一群体一直在主流视线之外。”杨菊华认为。

杨菊华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在她看来,目前青少年普遍早熟,而青年选择婚姻的年限却一再延后,这意味着从成熟之后到进入婚姻之前,有一段超过10年的真空期。

“我国的生育关怀、服务,大多是针对婚后女性开展的。这样一来,这10多年的真空期伴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未婚妈妈的产生和扩大成为必然。”杨菊华介绍,在西方社会,女性有选择未婚生育的权利,她们当别困难的,政府和民间组织会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人群中有多少乔敏和于君?如何认定未婚生育行为?从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角度,如何保障这个群体特困者的利益?多个部门相关人士回复称,受制于统计手段和传统观念,关于未婚生育的数目,目前并无权威统计。

官方目前只是笼统地将她们算为超生人员。就北京某地区而言,未婚妈妈占到总超生人口的5%到8%,每年有10到20个人的规模。这其中并不包括乔敏这样的流动人口。(应当事人要求,文中部分未婚母亲为化名)

上一篇:法国劫匪“偏爱”中国游客 下一篇:气功大师们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