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孩子的自然情感

时间:2022-04-20 12:12:22

嫉妒是孩子的自然情感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引导中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他能够积极努力,敢于竞争。因此,孩子的嫉妒心如果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同事小叶告诉我,她的宝宝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嫉妒心特别强,不许她说别的小朋友一句好话。有一天她跟宝宝的姥姥闲聊说幼儿园某个小朋友皮肤很白,被宝宝听到了,不依不饶地哭起来,边哭边嚷嚷道:“我长得也白,我比她还白!”

听了小叶的诉说,结合自己多年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经验,我对她解释说,孩子的嫉妒心和好胜心是两码事,孩子有好胜心不是一件坏事。好胜心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有了好胜心,就会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保持自己的绝对优势,并且在这种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步。但是,孩子的好胜心,还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好胜心也需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好胜心过强,就会发展成嫉妒心理,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就不服气,甚至怨恨别人。

小叶频频点头称是,针对宝宝的好胜心理,我又帮她就如下几个问题作了分析:

A:嫉妒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而且还不会理性思考,因此他们会根据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

有关心理专家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羡慕、嫉妒、怨恨等三种不良心理情绪。比如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想吃并认为自己也能吃到的人说是甜,这是羡慕。想吃却担心吃不到的人说是酸的,这是嫉妒。想吃却根本吃不到的会说是苦的,而且诅咒那些吃了葡萄的人立刻中毒,这是怨恨。在羡慕、嫉妒和怨恨三种情绪之中,只有羡慕是良好的情绪反应,嫉妒和怨恨,都是不良的情绪,但无论如何,这三种情绪皆是自然而生的情感。

嫉妒心较强的孩子,他们希望独占父母和教师的宠爱,希望能总是处于受表扬的优越者的地位,他们不能分析这种希望是否客观合理,也不会进行自我调节,心中的所想,只是出于想占有一样东西。

B:嫉妒心过强影响身心健康。尽管嫉妒是孩子的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嫉妒情绪过强,时间一久,它就可能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嫉妒情绪过多过强,不应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更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也比较强,由此而引发嫉妒情绪既有许多消极的因素,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消极因素的表现是:嫉妒心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意识。嫉妒心还会制造矛盾,影响团结,使自己逐渐被孤立,不利于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甚至会变成一种仇恨,继而走向报复他人的行动。积极因素的好处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引导中激励他的竞争意识,使他能够积极努力,敢于竞争。因此,孩子的嫉妒心如果利用得好,也可以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始动力。

C:正确排解孩子的嫉妒心理。过强的嫉妒心会扭曲孩子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逐步让孩子摆脱嫉妒等不良心理的困扰。

一是不对孩子做不当比较。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较,常会攀比说,邻居刘的孩子考试得了一百分,你为什么才得了八十分呀?单位小王的女儿画的画获了奖,你却不会画画,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孩子做出同样的比较,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是引导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孩子老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容易变得任性和唯我独尊。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伙伴一起进行各种活动。孩子和别人一起参加活动,就会感到自己和别人都在活动中做出了贡献,认识到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在群体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别人,学会合作与分享,学会向他人学习,慢慢地就会放宽心胸,减少嫉妒。

三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首先要自己养成开朗、豁达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而斤斤计较。如果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开朗的性格,嫉妒情绪就会慢慢消失,在父母良好榜样的影响下,不仅会远离嫉妒情绪,而且会变得身心健康,在成长过程中积极向上,形成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供应室护士对外来手术器械的全程监管体会 下一篇: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