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控制对策

时间:2022-04-20 10:49:55

丹阳市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控制对策

摘要: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阐述丹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当前主要存在的环境压力和问题,并结合丹阳市的实际情况,就产业结构调整、污水处理厂和城镇管网设施建设、城镇点源排放总量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生态控制、建设完善的水环境监测和监控网络等五个方面提出水污染控制对策;就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酸雨和烟尘控制区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综合防治、餐饮业油烟控制等六个方面提出大气污染控制对策;就监督、政策、宣教、公众参与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污染源监管措施。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情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6-0104-03

1 引言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污染物的作用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有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新的危害更大的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的物质。不同污染物同时存在时,由于拮抗或协同作用,会使毒性降低或增大。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原有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种类会逐渐减少。但与此同时,也会发现和产生更多新的污染物。丹阳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查清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等情况,掌握了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了丹阳市各类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2 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统计,2007年丹阳市工业、生活、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农业和农机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如下:工业污染源5453家,其中COD排放量3906t,氨氮排放量64t,SO2排放量4138t;生活污染源891家,其中COD排放量9476t,氨氮排放量1026t,二氧化硫977t;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家,其中COD排放量333t,氨氮排放量13t,总磷排放量5t,总氮排放量76t;农业污染源6999家,其中COD排放量10316t,总磷排放量163t,总氮排放量1057t;农机源13051台,其中CO排放量1313t,HC排放量460t,氮氧化合物排放量690t,PM排放量247t。

3 目前存在的环境压力和问题

可以看出,丹阳市水体污染物COD和氨氮排放量主要来自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且超过了工业排污。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和城镇居民生活。农业面源主要来自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村生活排放源,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及污水的大量排放。粪便的处理手段以施入农田为主,污水的处理手段以灌溉农田和沉淀为主,这些简单的处理手段对农田、水体造成污染。水产养殖业污染主要由于外部污水进入,农田污水渗入,饲料、药物、肥料的大量使用及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水及人粪尿的直接排放、厨余垃圾的利用率低是造成农村生活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大气SO2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源,其排放量主要来自工业火力发电和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生活源SO2排放主要来自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的燃煤锅炉。

4 控制对策

4.1 水污染控制措施

水污染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排污源、受纳水体自然特征,同时还涉及到城市或区域的社会经济规模、水平以及技术条件等等。根据丹阳市目前水污染具体特点,对不同污染源的治理,提出如下控制措施。

4.1.1 产业结构调整

关闭、搬迁一些重污染行业,提高准入门槛,限制一些重污染行业。要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加快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引进先进技术,施行清洁生产。要加大力度,对污染大的地方小型造纸企业坚决彻底关闭。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和完善,提高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率,减少点源污染。

4.1.2 污水处理厂和城镇管网设施建设

目前,所有镇区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完备的污水收集管网。2010年底完成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6座,开发区污水处理厂1座,污染处理能力达到6.5万t/d。新建污水处理厂全部配套建设除磷脱氮设施,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一级A排放标准和相应地方污染排放标准。石城污水处理厂年内完成除磷脱氮深度处理工程改造任务。

4.1.3 城镇点源排放总量控制

(1)针对化工企业,一方面是抓好现有企业的集中整治,另一方面是抬高化工项目准入关,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和程序,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坚决不批,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项目坚决不批,选址不合理、容易引起环境纠纷的项目坚决不批。

(2)针对印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对于限期治理仍不能达到要求的企业要坚决将其停产或关闭。

(3)针对电镀(含酸洗)企业,主要是抓好达标升级工作,把六价铬、氰化物、重金属作为主要污染因子进行整治,并纳入到整治验收工作的考核指标中,要求电镀企业针对各自的废水情况进行治理设施改造。

(4)针对造纸企业,主要是抓好达标排放,提高废水循环使用率。

4.1.4 农村面源污染生态控制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应用区域养分管理和精准化施肥技术,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使蔬菜作物减少氮肥用量30%,磷用量20%,施用有机肥替代40%的化肥。水旱轮作减少氮肥用量20%,磷用量10%,施用有机肥替代20%的化肥。同时开展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试点。

严格控制畜禽水产养殖总量规模,优化养殖结构,调整养殖区,近期建设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区333hm2。

4.1.5 建设完善的水环境监测和监控网络

健全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在京杭运河吕城断面、丹金溧漕河黄埝桥断面设置两个市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在京杭运河王家桥断面、九曲河林家闸断面设置两个县界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施水质在线监控。在乡镇交界断面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分区域监控水质状况,加强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

4.2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1)调整产业布局。从产业布局上,应依据环境功能区划,逐步改善工业布局,按照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废气排放少、运量少、占地少的“两高五少”的原则,通过向城区周边疏散工业功能的方式,改善主城区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建立适应城市环境特点的产业布局结构。对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进行“出城进郊”、“退二进三”等战略性调整。

(2)优化能源结构。近年来,丹阳市结合《丹阳市城区供热规划》着力推动协联热电厂、龙源热电厂等单位的扩建工程,扩大集中供热范围,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率,做好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锅炉停用工作。同时,将创模工作与天然气利用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相关措施和政策,调整燃料结构、禁煤限油,逐步使用清洁能源,目前西气东输输入工程已近完工,2006年底已输气到户。今后,丹阳市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主要集中以下方面:

①启动城市清洁能源区建设。在清洁能源区内实施集中供热,推广使用天然气,取消锅炉,优先安排清洁能源区内的供气、供热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②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城市天然气,提高燃气普及率。在清洁能源区内具备天然气供气条件的区域,除热电联产锅炉外,均应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积极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蓄能及电热综合技术。城区居民燃料气化率达95%以上。③煤炭消费实行总量控制,燃煤含硫率控制在0.3%以下,燃料油含硫率控制在0.3% 以下。到2010年底,清洁能源使用率争取达到80%以上,进一步推广农村秸秆气化站的建设,减少大气污染。④拆除处于集中供热和联片采暖区范围内的分散小锅炉,消灭绝大多数排放烟尘的锅炉烟囱。改造各类小型炉、灶,停止原煤散烧,改用天然气、液化气清洁性能源。

(3)酸雨和烟尘控制区建设。进一步实施有利于控制SO2污染的政策与措施,强化酸雨控制区建设。

烟尘控制区建设工作与建成区同步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内禁止使用2蒸吨以下的原煤散烧锅炉。已建成的2蒸吨以下的原煤散烧锅炉,将分批淘汰。

丹阳市强化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合理分配排污总量,试点通过排污权交易控制SO2、烟尘排放总量。

(4)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鼓励、支持和使用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机动车。严格实行机动车审验制度,全面推行年检、路检和抽检,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监测,严禁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及时报废机动车辆,做好两冲程燃油助力车限期淘汰工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市民出行时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5)扬尘污染综合防治。①优化绿化种植方式,多种植抗性强的耐污树种全部覆盖建成区的裸土,控制风蚀土壤扬尘和氮氧化合物污染;②完善道路施工的管理工作,实行文明施工,道路堆土不过夜,减少施工扬尘。建筑施工工地要采取围栏、路面硬化、密闭运输、防治料堆扬尘等措施以及及时清运建筑废料,禁止凌空抛撒等措施;③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发,按照“门前三包”的原则划责任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实现门前绿化和地面硬化;④努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力争到2010年底城镇人均公共绿地12m2,绿化率达到60%;⑤市容环卫部门加强道路保洁。实行喷雾湿式作业, 主要车行道机械化清扫和洒水率达到100%,减少二次扬尘;⑥对煤场、料场、灰场等场所进行综合整顿,减少扬尘产生量;⑦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监督管理,以密目式绿色安全网全面封闭在建的建筑物主体结构等措施,建成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拆房采取喷淋围档措施,并及时清运建筑垃圾,控制和减少建筑工地扬尘。

(6)餐饮业油烟控制。全面治理重点饮食服务业和重点区域饮食服务业的油烟污染。对重点区域(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区(点))的所有饮食服务业单位油烟进行整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推广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餐饮业的使用。

4.3 污染源监督管理措施

(1)监督措施。严格新建项目的审批,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符合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依靠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强化环境管理,提高对各类污染源的控制水平。加快制定有利于强化水污染防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措施,环保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全面实行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目标应列入环保目标责任状。实施公众环境监督,继续推广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污染控制报告会制度,以利于公众的监督。

(2)政策措施。按照成本补偿原则,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城市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建立良性运营机制。要按照国务院[2000]36号文件有关规定,抓紧落实污水处理厂处理费免征增值税的具体办法。

(3)宣传教育措施。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推广太湖水污染治理先进经验,揭露、曝光反面典型。广泛开展环保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积极推进企业环境诚信建设,建立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实行环保有奖举报,鼓励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开展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各个层面的环保创建活动。

(4)公众参与措施。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让公众的建议得到充分反映,使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使项目和规划能够趋利避害,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开展广泛的公众参与,将有力推进环保部门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协调政府、企业、公众的环境权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项目、经济社会建设规划甚至区域发展战略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实现造福于人民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培训教材[R].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

[2]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污染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技术规定[R].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

[3]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R].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

[4] 陈计旺.影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05).

[5] 丹阳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丹阳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R].丹阳市污源普查工作办公室,2009.

上一篇:幼龄桃树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京津风沙源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