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议论文中“事例”的密码

时间:2022-04-20 07:09:46

破译议论文中“事例”的密码

在写作议论文时,学生该如何处理事例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处理事例的有效方法。

一、灵活变通事例

如何根据不同的观点有效地利用已经准备好的事例,并恰当地表达出来,写出高水准的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事例灵活变通。我们可以根据事例的大致情节、关键语句等,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或引申、或添加枝叶等,以使其能够论证观点。

我们先看下面的文段:

1.春秋之时,吴越交兵,勾践战败,臣服于吴。勾践忍辱做了吴王的奴仆,可谓逆境。后来,勾践回到越国,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他的雄心日益增长。最后,越国的金戈终于冲进了吴国的都城。勾践也由败而胜,由逆境走向胜利。

2.春秋之时,吴越交兵,勾践战败,臣服于吴。如果是常人,肯定会用死来面对屈辱,可是越王勾践选择忍辱。他要蓄积力量,东山再起,他要用几年“低三下四”的隐忍来换取光复国家的大业。结果“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终成一代霸主。越王勾践选择忍辱,不是一种懦弱,而是在无形中积聚力量,最后击败了对手。

3.春秋之时,吴越交兵,勾践战败,臣服于吴。勾践那一年的战败,并不代表终身的失败。因为心中有一个梦想,他永不言弃。面对着别人的万般,面对着众人的冷嘲热讽,面对着日益加重的耻辱,他永不言弃。为了国家,为了子民,为了梦想,他没有放弃,他没有沉沦,有的只是永不言弃。当他把吴军打败时,他成功了。

上述三个片段都是对勾践这一材料的灵活变通。第一个片段的作者抓住“由败而胜,由逆境走向胜利”这一主题变通材料,第二个片段的作者抓住“隐忍积聚力量终成功”这一主题变通材料,第三个片段的作者抓住“永不言弃终成功”这一主题变通材料;作者灵活地“变通”事例,论证了观点。

我们可以这样灵活“变通”事例:1.依据故事的情节拓展故事;2.抓住关键语句复活故事。只要在“变通”事例时,我们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规律,对已有的事例进行加工或扩展,就可瞬间成为“巧妇”。

二、巧妙扮靓事例

1.彰显四字短语

精心设计一些四字短语用来叙述事例,能使语言铿锵有力、节奏感强,一定会在众多平庸的叙述中脱颖而出。例如在论述“适合,才是最好的”这一观点时,可以这样写:禁烟英雄林则徐,一到广州,迅速行动,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成效甚好;在他心中,只有适合国家和人民的,才是最好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唐山十三兄弟,千里奔波,不是归途;雪中送炭,不是亲戚;出手救援,不是邻居;迅速行动,不是命令;在他们心中,只有适合灾区的,才是最好的。

2.运用设问句式

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地凸显文章的观点,又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论述“拼搏方能成功”时,可以这样写: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锋、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他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记录?是他,号称“铁人”的王进喜。这一切的成功都是他靠拼搏取得的。

3.巧用排比手法

我们有意识地将事例组成排比句,或在叙述事例时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这样,不但会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地表达观点。如:

司马迁擅写,因书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名垂千古;关羽擅武,沙场征战,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无人可敌;李白擅诗,三分醉酒中啸出豪气,奇异瑰丽的诗篇成就了一代诗仙。他们都因选择自己擅长的而成功。

4.妙引名言、诗词

写作时,我们可以引用名言、诗词来议论,既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事例中穿插这些名言、诗词,一定会让文章文采飞扬。例如在论述“自信”时,可以这样写: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无一不是自信的有力见证。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四种“扮靓”事例的技巧,在一篇文章中最好不要重复使用,以避免叙述事例的单调性。我们变化叙述事例的方式,目的还是在于“证”;如果不“证”,就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反而失去应有的水准。

三、精心选取事例

文章的观点要想得到充分的论证,就必须精心选取一些事例。从某种程度上说,所选事例的优劣直接决定文章的成败。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事例,但是不会挑选;有的同学虽然会挑选符合题意的事例,但是在众多的作文中又出现事例扎堆的现象。因而我们选取事例要注意两点:一是“四性”;二是“三重三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基础,后者需在前者基础上进行选取。

所谓“四性”即事例的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尤其是典型性、新颖性,在选取事例时要格外注意。

所谓“三重三轻”:一是“重文轻理”,即选取事例要多偏爱一些带有文学色彩的人和事,例如岳飞和阿基米德,在表现爱国这一主题时,用岳飞的事例就比较好。二是“重冷轻热”,就是要避开热点事例,不至于太多事例扎堆使文章失色。三是“重今轻古”,多选一些现代的例子,少用一些古代的例子,就可避免文章中出现“古气”太重的现象,使“新气”扑面而来。例如陶渊明和季羡林,在表现“淡然生活”这一主题时,用季羡林的事例就比较好,这样写成的文章就洋溢着时代气息。

总之,我们在写作时,只要能够灵活变通事例、巧妙扮靓事例、精心选取事例,就一定会使我们的文章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上一篇:从漆工到画家 下一篇:我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