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西调的传统唱腔板式

时间:2022-04-20 05:19:23

永年西调的传统唱腔板式

摘 要:永年西调是山西上党梆子流传到永年地区的一个支脉,其音乐唱腔属于梆子腔系,板腔变化体。西调唱腔调式为七声徵调式,多四五度跳进,偏音“7”的应用给西调增添了特色,唱词以上下句为基本结构,经过多种展衍变化,形成了西调一系列稳定的基本板式,

永年西调使用的板式灵活而多样,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板式,包括原板、慢板、快板、散板四类;二是辅助板式,包括起板、留板、送板。西调还有各种花腔及一串玲、靠山红等由曲牌演变过来的板式。

一、原板

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本形态,其他板式都是以原板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成的。永年西调的原板包括四六板、快四六板,均为一眼板,即一板一眼,2/4 拍,速度比较适中,即可叙事也能抒情,表现力极强,可以放到成套唱腔中,也可以独立成段。在实际演唱中,根据剧情的跌宕起伏,四六板演唱速度上也有快慢的区别。

1、四六板:又名“快二六”,唱法与二六板相同,是西调的基本板式,其它的板式都是根据它伸展、紧缩、拆散衍生过来的。四六板可作为独立的板式而存在,也可作为从慢板到快板或散板的过渡板式,四六板乐段过门的旋律一般是这样的变化重复。

谱例1.

1=C 2/4 王璇 记谱

四六板唱句的特点为眼起板落,多于叙述,如谱例2《闹书院》中太子唱“先生说出一番话,总与母后大不同”上句“先”“一”“总”都是弱拍起,“出”“话”“同”都是落在板上。

谱例2.

1=C 2/4 王璇 记谱

2、快四六板:与四六板相比,速度稍快。如谱例3《闹书院》中教书先生的唱段《我跟你们曾讲过》,节奏规整,速度较快,上句落到3,下句落5,表达了先生恨铁不成钢,以及希望学生早日成才的愿望。

谱例3.

1=C 2/4王璇 记谱

二、慢板

西调的慢板为传统的三眼板,即一板三眼,节拍为4/4 拍,是在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板式类型。慢板的行腔与过门比四六板繁复,有较长的过门和拖腔,善于表现深沉、细腻的感情,多用于抒情性场合。慢板包括大慢板、二慢板、三慢板。

1、大慢板:也叫霸王鞭,原来是上党梆子开场时演唱的板式,如今随着西调的历史发展,大慢板已经很少使用了。

2、二慢板:是西调运用最多的板式之一,速度较缓慢,善于抒情。唱句为眼起板落,曲调多为跳进,上句多落在1、3、6 三个音上,而下句落音较固定,一般都是终止在主音5 上,显示出调式的稳定性。西调中偏音7多次出现应该说是一个特色,高音 3―7 四度音程,5―7 三度音程,不仅加强了调式的色彩,也使音乐别具一格。如谱例4《狸猫换太子》中《打龙袍》的唱段《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之人》,唱词规整、上下句对应,以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为主,上句多落“1”、“6”两音,下句多落“5”音,且句尾音阶呈下行走向,有很强的结束感。节奏平稳,唱腔婉转、细腻,字少腔多,表现了李妃喊冤二十载未能与孩儿相见的悲痛情绪。

谱例4.

1=C 4/4 王璇 记谱

慢板的间奏一般是这样的变化重复,见以下谱例5。

谱例5.

1=C 4/4 王璇 记谱

3、三慢板:比二慢板稍快,善于抒情和叙事。一般可连唱四句,但唱完两句后便转入其它板式。上句多落在“6”音,下句落“5”音上。节奏常以跨小节的切分形式出现,如《海瑞告状》中兰香的唱段“兰香命薄早丧娘”中,唱词“薄”、“丧”、“娘”三个字都处于弱拍的位置,一直延续到下一小节的强拍结束,深化了人物的情感,展现了兰香诉说自小丧娘的悲痛情绪。

三、快板

西调的快板包括垛板、长皮,速度较快,节奏急促,是对四六板进行简化和紧缩而形成的一种板式。

1、垛板:其特点是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字字相连,字多腔少,常为三、四字不等,擅于加强气氛,适于表现人物的异常激动的场面和情绪。唱句为一板一眼,眼起板落,主要用于叙事。如谱例6《困汉中》明王的唱段“有为王护垛口往前观望”,叙述了明朝时期,明王被孟洪两位奸臣困在汉中的情景。

谱例6.

1C 2/4霍陶纯 记谱

2、长皮:西调艺人将快速类的唱腔称为“长皮”,它在唱腔中运用的最多。唱词由二二三格律形式的七字句组成。旋律中的过门多用锣鼓点伴奏,按演唱速度和节奏而言,可分为慢长皮、中长皮、快长皮。

(1)慢长皮:有板无眼,按1/4 拍记谱,演唱速度比快四六板要快,但从容不迫,不急不火。如谱例7《潘杨讼》中“寇准谢过君恩情”。

谱例7.

1=C 1/4王璇 记谱

(2)中长皮:相当于紧打慢唱的形式,一般胡琴过门的节奏比唱腔紧凑。按散拍子记谱,曲谱上也可不记サ号,节奏较自由。

(3)快长皮:又称紧长皮,节奏紧促,演唱速度最快,按散拍子记谱,随着唱词音韵的变化有不少装饰音,上下滑音、倚音、颤音等,增强了旋律的丰富性。快长皮字少腔多,伴奏多为655,655,655,233,233等音型。

四、散板

散板类:节奏、速度都较为自由的板式类型,句尾有较长的拖腔,无板无眼。其主要特征是在保留原板上下句落音和句逗的基础上,将原板的旋律“拆散”成自由节奏的唱腔。散板又分为介板和滚白两种。

1、介板:用于叙事,其节奏曲调较为自由,伸缩性很大,梆子在一定的速度内自由敲击。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板式的引句用在一个上句上。适用各种行当在激愤、悲哀的情绪时使用。

2、滚白:又叫哭腔,是一种不规则的散唱形式。善于表现痛苦或悲伤的情绪。唱词类似于半说半唱,没有固定的韵律,装饰音较多。如谱例8《潘杨讼》中佘太君唱,“我杨家为社稷忠心耿耿”。

谱例8.

1=C 王璇 记谱

五、辅助板式

西调除了上述的主体板式外,还有一些辅助板式,多用于主体唱腔的引板、转板或收板,包括大起板、起板、留板、送板等板式。这类板式或只能唱一句唱词,或只唱衬词,它其中它们依附在基本板式的头、尾部分,不能独立构成唱段。另外,其中西调还有专门的女性唱腔,象“大花腔”“小花腔”、“满字花腔”、“二番花腔”等。“大花腔”的唱腔在西调演员看来和“满字花腔”是一样的。“小花腔”比“大花腔”的节奏简单,衬词多,旋律更加丰富。

六、结语

在永年西调的实际演唱中,唱腔的组成绝少有一种基本板式,特别是较大的唱段,通常是由起板开头,然后转入基本板式,最后转入“送板”结束。在唱腔方面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用真声吐字,假声行腔。曲调在七声徵调式的基础上多用2-5,6-2等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贯以大幅度的下行阶进。旋律流畅,唱腔高亢激昂,粗犷奔放,振人心弦,唱腔旋律结构完整,富于变化。我们要在继承和保护永年西调传统唱腔板式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戏曲音乐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地方戏曲艺术才能更加繁荣!

基金项目:2013年邯郸市社科规划课题《永年西调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编号:201358)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

[2]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1版.

[3]霍陶纯.永年西调调查与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上一篇:谍战剧《潜伏》戏剧结构解析 下一篇:国产大票房电影:流行文化的理性规避与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