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育苗与造林技术

时间:2022-04-20 12:57:53

杉木育苗与造林技术

摘要:该文从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入手,从良种与土地的选择、土墒和种子的处理、播种和育苗管理等方面对杉木育苗技术进行介绍,然后通过造林时间和壮苗的选择、林地整理以及林区管理等方面对杉木的造林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杉木;育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98-02

杉木又名刺杉、沙木,植株高大、胸径粗壮、木质轻韧、有香气、抗虫耐腐,为常绿乔木树种。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不仅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造船、家具制造等方面,而且还用于医药、造纸、纺织等领域。由于杉木育林速度较快,一般在12~15a即可成材,适宜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是育苗造林的良好品种,因此,杉木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1 生物学特性

杉木主干端直,树冠呈尖塔形,树皮显褐色,纹理直晰,树叶为披针形,略弯呈镰状,颜色深绿有光泽,根系繁茂,为浅根性树种,无明显主根,侧根发达,繁殖速度快、再生能力强,采伐后的伐根能萌发大量新条,萌芽更新可以持续2~3代。杉木喜阳光、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在15~20℃、最低温度不超过-9℃、年平均降水量1 300~1 800mm的地区。对土壤要求较高,应栽种在排水条件较好的酸性土壤或微碱性土壤中。

2 育苗技术

2.1 良种与土地的选择 杉木的种类很多,在栽种过程中应选择适宜本地生长、品质优良、形态优美、生长速度相宜的品种。种子采集一般在10~11月,球果由青绿色变为黄绿色,果鳞微裂时进行,应挑选15~30a生、无病虫害、枝繁叶茂的健壮母树,摘取饱满圆润、无明显伤痕的球果。采集后要平摊晾晒在通风干燥的地面上,定期翻动,脱出种子,保持含水率在6%~8%时去除杂物和干瘪的籽粒,及时收集贮藏,待第二年春季进行播种,也可选择当年冬季播种。杉木在苗期喜阴怕晒,所以苗圃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土壤通透性好、坡度平缓、排灌方便的半阴坡地,以显微酸性的砂壤土或轻粘土为宜。不要选择熟耕地、老菜园地、育松地或培育杉苗多年的圃地以及土壤粘重和积水较多的地方,以避免杉木幼苗期感染病害。

2.2 土墒和种子的处理 苗圃选好后,要进行25~30cm的深翻、多次犁耙整平、碎土细化、清除垃圾和杂物。整地的同时施加底肥、消毒灭虫、作床或挖沟。底肥应选择饼肥、堆肥、粪肥、草木灰等肥料,结合速效氮肥、磷肥使用。作床时将敌百虫施入土中或施洒硫酸亚铁使表土酸化,以消毒杀菌、减少地下虫害。育苗作床一般采用高床,床面宽90~110cm,床高为20~30cm,床长可根据地形而定。除作床外还可挖沟,即以18~25cm开沟,沟深1cm,宽2~3cm。作床或挖沟的走向应与山地走向平行,以减少水土流失。土墒整理还应留出25~30cm宽的步道、排灌通道,以及将苗床或沟的四周打紧打实,土块要细碎、平整并镇压。为消灭种子中的病虫害,加快种子发芽和出土速度,应在播种前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与浸种催芽,可用高锰酸钾、漂白粉或福尔马林、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浸种,根据溶液的品种和浓度浸泡15~30min,然后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空瘪种子滤出,当籽粒吸足水分后捞出放入常温的水中浸泡24h,并不时搅拌,种子露白后即可捞出播撒。如果遇到天气突变如降温、连雨,可将种子放入透气的容器中,用薄膜覆盖使储藏室的温度保持在22~27℃,以确保种子的含水量。

2.3 播种和育苗管理 播种可以选择春播和冬播,春播在2~3月,冬播在12月至翌年1月。在气温偏低的地区一般采取春播,在没有霜害期的地区一般采取冬播,冬播可以使苗木提前出土,促进根系向下延伸、提前木质化,增强杉木的抗病抗旱能力。由于杉木种子发芽率较低,幼苗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为150~220kg/667m2。应注意种子撒播均匀,播后用细土薄薄覆盖,厚度以刚好覆盖种子为宜。种子播撒完后,春播会在15~20d、冬播25~30d出苗,在此期间注意苗木的遮阴。当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可喷洒波尔多液进行杀菌。由于过度的密植和杂草的生长会影响正常幼苗的存活和长势,所以应适时进行间苗和除草工作。除草可使用可湿性扑草净粉剂或可湿性除草醚、灭草灵等进行喷洒。灌溉在幼苗期应少浇勤浇,进入旺盛期后可增加浇水量,且间湿间干进行炼苗。进入10月为避免苗木徒长,可适当停浇。为给幼苗提供足够的肥料,在苗木发叶时进行追肥,以复合肥为主,坚持“少量多次,由稀到浓”的原则。真叶长出时,可追施腐熟、稀释的粪肥,每10d施一次,每次施量200~250kg/667m2,也可追施尿素、硝酸铵等。进入9~10月,应停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还要做好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和生理性黄化病,粗梢双条杉天牛、杉梢小卷蛾、黑翅大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等病虫害。可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漂白粉、敌克松、尿素溶液,注意喷洒药物的稀释浓度,以防止幼苗受到药害。

3 造林技术

3.1 造林时间和壮苗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造林时间对提高杉木的成活率和快速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1~2月,此时幼苗的树液尚未流动,新芽也未萌动,而根系开始生长,幼苗移栽不仅可以促进根系与土壤的融合适应,加快生长速度,同时也减少水分蒸发和营养流失,提高成活率。为了提高造林速度和丰产效果,应选择一年生、长势旺盛、苗径粗壮、根系发达、高在32cm以上的壮苗进行出圃移栽。

3.2 林地整理 造林的土壤应选择山地生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如果是为保持地力、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的杉木造林,应进行深挖覆土,深翻30cm,采取带垦和大块状整地,挖穴规格以40cm×40cm×30cm为标准,施加充足的底肥,减少追肥次数。

3.3 林区管理 由于杉木的根系有大量的潜伏芽,如果栽植深度过浅,会造成根系,顶端优势破坏,从而出现较多的萌蘖条,形成一树多干的现象,因此应厚土培蔸,定期做树形修整和扶正歪倒树工作。为除蘖防萌,应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做好除萌抹芽。为确保杉木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需求,降低林内郁闭度,增加通风透光性,应适时适量间伐。间伐可根据树势生长状况、土质肥沃程度、立地条件、培育品种大小等决定间伐的时间和密度。一般在造林后5~10a间伐一次,13~15a后再间伐一次,当杉木生长定型后可不用间伐。间伐应坚持“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病虫木留健康木,均匀分布”的原则。大径杉木保持在600~800株/667m2,中径保持在80~100株/667m2,小径保持在100~120株/667m2。杉木采伐后采用萌芽更新,选择在休眠期进行,以增强萌芽力,促进抽出芽条快速生长。

常见病虫害有铜绿金龟子、杉梢小卷蛾、皱鞘双条杉天牛、炭疽病、立枯病等。铜绿金龟子主要生活在土中,会咬噬苗木根部或叶片,可导致杉木死亡,应使用马拉硫磷溶液或乐果浇灌;杉梢小卷蛾主要危害主梢顶芽,可导致多头、无头、偏冠等异状出现,应使用杀螟乳油或敌敌畏喷洒;皱鞘双条杉天牛主要以蛀食树干为主,可人工繁殖肿腿蜂和矛茧蜂进行林间释放,树干涂白预防成虫产卵;炭疽病主要表现是树木枯萎,土壤板结黏重易患此病,所以在土墒整理、去除病枝、深翻抚育和间种绿肥等环节加强管理,减少病害发生;立枯病是杉木最常见的病害,会出现种芽腐烂、基叶腐烂、苗木立枯、苗木基枯等多种症状,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在林地选择时一方面避开长年栽种杉木的地区,另一方面要进行消毒杀菌,可使用生石灰或退菌灵及多菌灵进行土壤喷施消毒。

参考文献

[1]胡彦彪,刘瑛,曹雯.杉木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33,235.

[2]杨春艳.杉木育苗和造林技术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6(A02):97-99.

[3]童德平.小议杉木育苗与造林技术[J].民营科技,2011(12):126.

[4]陈水利.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2(10):151-152,171.

(责编:徐世红)

上一篇:沙地柏生物学特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下一篇:“立丰灵”对水稻产量及其构建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