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的实施

时间:2022-04-19 11:05:17

新课程下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教学改革要求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有专家概括为:现代课堂教学=教育的传统+创新意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何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来进行教学,关键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和交流合作等提供途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相应的也应有其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特点。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制作和成熟地使用课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

一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设计中需要把握的原则

1.明确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中“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

例如;(1)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2)哪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3)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2.明确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

先进的教学手段应是先进教学思想的载体,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和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新一代“满堂灌”。

3.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

虽然屏幕板书可节省一定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应注意到,屏幕板书要求教室的光线暗淡,学生看屏幕时间过长,眼睛很容易疲劳,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健康。

4.应体现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注重学生升学深造,存在着考分不低,能力不强,素质不全面等“高分低能”的现象。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后,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动手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均得到发展。

比如,在“简谐振动”一节学习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让学生从宏观物体的振动过渡到振动过程的详细分析,从对简谐振动物理情景的观察和研究到理解简谐振动的物理概念,以及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启发性引导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对学习简谐振动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从而对物理过程认真观察、归纳、总结。(教学流程图,见附图)

二 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1.素材的准备

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能使课件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素材的主要来源是网络和电教材料。教师平时需注意素材的积累,并将其分类存放到资料库中,进行交流和提炼,在需要时直接使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

网络中有大量现成的、制作优良的课件或动画。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将其作为素材有选择性地应用到我们的课件中,这样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课件的制作和选择最好以基件为主

制作的课件要求能突出解决某一问题即可。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所需的某一部分课件,而不是僵硬地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一条路线走到底,尊重学生的知识需求,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的教改理念。

3.课件测试

为保证授课过程中课件的正常使用,需要在每台将要使用的计算机上,提前进行课件的运行测试,以避免某些临时问题导致课件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教学任务。

三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的全面优化,使物理教学更加有声有色,向学生充分展示了物理的魅力,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明显。由此,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简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而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反思、总结,探索适宜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让学生与教师一同成为新学习方式下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方卫华.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课程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3(5)

[2]毕广吉、卢丽萍.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技术丛书(物理分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初中体育课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