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感动

时间:2022-04-19 08:48:41

上周的绘本课,我选择了彭懿老师推荐的瑞典绘本故事《我的爸爸叫焦尼》。

当我第一次看完《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个绘本故事时,我的心里酸酸的,对狄姆充满了怜爱,我真的很想抱一抱这个孩子——这个孤单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如果他在我身边。

一、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感动

这是一本伤感而又让人内心温暖的书,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作者是瑞典画家爱娃·艾瑞克松,波·R·汉伯格配文。美丽的画面,朴实的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故事。这本书是亲子共读的最佳绘本,适合一家三口一起阅读。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狄姆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和妈妈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从那以后,他就没再见过爸爸,但是这天,爸爸会坐火车来狄姆所在的城市,父子俩共度一天美好的时光,他的爸爸叫焦尼。妈妈把狄姆送到火车站就走了,狄姆独自一人在车站接爸爸,当听到火车“呼”的一声时,狄姆就知道爸爸来了。爸爸一下火车,就欣喜地跑到狄姆面前,用双手抱起狄姆,然后用喜悦的眼神注视着他,彼此心中都有说不出的爱。

你看书的封面,一对父子手牵着手,一个抬头,一个低头,四目相对,很温馨的场面,看完故事之后你就能读懂封面上狄姆的眼神——热切的期盼之后的满足,开心,脸上是从心里漾出来的微笑。就这封面一幕,足以打动人心。

好的故事是要反复看,细细体味的。尤其是绘本故事,文字叙述并不多,图画占据了主要位置,它需要你透过简单的图画、简洁的语言文字去揣摩作者的心思——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于是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柔的感动,为这父子之间的血脉亲情。

二、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

狄姆是一个很乖的孩子:看见爸爸走下车来,他是多么想跑上去,可是他还是站在原地没动,因为妈妈说了,“焦尼来之前,你待在这里不要动。”于是,“我按照妈妈说的,站在站台上一动也没动。”

爸爸“奔”了过来。我问学生:“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跑或是走呢?聪明的孩子们告诉我:“‘奔’比‘走’和‘跑’更快呀!因为爸爸很想很想很想看到儿子!”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了学生。

焦尼“奔”过来了,把狄姆举过头顶。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爸爸都曾这么做过:用自己强有力的臂膀把孩子举过头顶,常常还脱手往高空一抛,然后接住,孩子在空中“咯咯”地笑——如果孩子幼年就有了记忆,那么这应该是记忆中最早的亲子游戏了。此时的狄姆是多么高兴啊!他的爸爸,他亲爱的爸爸,日夜思念的爸爸,他心目中最伟大的爸爸就在他面前,他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他的爸爸,他的名字叫焦尼!所以,接下来的场景在变换,不变的是狄姆向每一个遇到的人,包括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检票员伯伯、餐馆的店员哥哥说着同样的话:这是我爸爸,他的名字叫焦尼!

我问学生:你们想想,狄姆为什么要跟所有人介绍他爸爸?有的同学说:“因为他很高兴。”“他很开心。”“他觉得很幸福。”我记住了邓炜杰的回答:“他觉得很神气!”周璇说:“他觉得很骄傲!”我再一次在心里对自己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学生。

是的,在狄姆的心里,他的爸爸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这是多么神气和骄傲的一件事。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这种情结——爸爸是最了不起的人。最让人感到可笑又可爱的是吃完比萨,爸爸要付账了,狄姆大叫了起来:我爸爸要付钱啦!付钱的是他伟大的爸爸——焦尼!付钱,在狄姆眼里是件很大很大的事情,现在,这件伟大的了不起的事情就由他的爸爸焦尼来完成了!笑过之后,我的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

狄姆的这种“了不起的爸爸”的情绪似乎也感动了爸爸焦尼,在火车还没开之前,焦尼把狄姆抱上了火车,向车上所有的人宣布:“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读到这儿,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在微微颤抖。

最后的一个场景:电车开走了,狄姆站在站台上等妈妈来接。他对经过他身边的一位陌生的叔叔说:“我在向爸爸挥手,我在送我爸爸呢!他叫焦尼。”每当我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的心都会有一丝隐隐的痛,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流下来。课堂上,我依然有种难以抑制的疼痛,但我忍住了,可是,杨可欣哭了起来,这个在我眼中的幸福女孩,她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我没有去问她,如果在家里,我想,妈妈也不用多问什么,给孩子一个紧紧的拥抱——来表示你和她的共鸣,这就足够了。这是一份来自生命深处的至爱亲情。

三、情感的延伸,感动的延续

绘本故事讲完了,我问学生最后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狄姆幸福吗?”

备课时,我在想: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太难了点?他们能回答出来吗?可是另一个声音又在心底里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了学生。我想,这是个没有答案的开放式问题,无所谓对和错,学生能理解到多少就说多少。我特别留心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首先是李昊炎回答:“我认为他很幸福,因为他爸爸很爱他!”他的回答代表了大多数孩子的意见,他们都认为狄姆很幸福,因为他有一个这么好的爸爸,可以带他去吃好吃的热狗、比萨,带他去看电影、去图书馆……这是学生最纯真最直接的感受。

舒林跃站起来说:“我认为他不幸福,因为他爸爸不能和他住在一起,要和爸爸妈妈三个人在一起才幸福。”

占星禹也说:“不幸福的!因为他只能和妈妈在一起,没有爸爸,妈妈就不幸福,妈妈不幸福,狄姆就不幸福。”

多么棒的回答!我在心里感叹。才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呀!他们和狄姆一样大,最能体会狄姆的心情。

我没有问学生的问题是:爸爸为什么不和狄姆住在一起?

因为,我不想让学生听到离婚两个字,更不想去跟学生解释。大人的世界太复杂,等他长大了,有一天,他也成了爸爸或是妈妈,当他再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但愿他能想起来,在他童年的生活里,程老师曾跟他一起分享过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家长们如果看了也许会跟我一样有很深的感触吧?在无奈的分离背后,孩子是永远的受害者。婚姻虽然破裂,家庭也已破碎,但孩子是无辜的,无论如何,希望能给孩子最直接、一如既往的关爱!

上一篇:在磨课中寻找“精彩极了” 下一篇:地域想象的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