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时间:2022-04-19 08:27:02

科学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一些科学课的案例来介绍科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模式指导作用。在形成问题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的与科学概念、原理有关的疑问。在建立假设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预测、推理等内部思维活动形成对问题的假定性答案。在设计验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出方法并积极的参与实验的过程。在表达交流阶段,教师应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逐步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态度。

关键词:科学教师;探究教学;指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09-02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持续了十年之久,虽然科学新课标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但是一些科学教师依然不知道应该如何用探究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和领悟科学精神。一般来说,探究教学有这样的五个的程序: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表达交流、推广应用。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案例从探究教学中的四个程序来了解科学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下应该有怎么样的指导作用。

一、形成问题

形成问题是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的与科学概念、原理有关的疑问。在科学课堂中,也可以说是导入部分。下面我们通过美国的科学课《研究白色粉末》案例中教师吉恩的导入。看看教师如何简单的完成形成问题阶段的任务:

教师:我们要研究一些神奇的白色粉末。我们将要用到前面学过的有关粉末的知识。现在给每人一包粉末,看看有多少“小小科学家”能够判断出这包粉末是什么。

教师在这个导入中:一是把活动描述成“研究神奇的白色粉末”,激发儿童发好奇心。二是提示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三是给学生一般性的指导,没有告诉他们研究的具体步骤,从而为研究留下了开发的空间。四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研究与科学家的工作相对比。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形成问题阶段,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形成的与科学概念、原理有关的疑问,还可以用类似称呼学生为“小小科学家”的方法来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与科学家的工作相对比,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做研究的。

二、建立假设

在建立假设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猜测、预测、推理等内部思维活动形成对问题的假定性答案。以下是我国科学课《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案例:

师:(出示一大一小马铃薯)我这里有两个马铃薯,它们一样吗?现在我分别把它们放入这两个水槽中你们觉得谁会沉谁会浮?

(教师直接说出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对问题假定性答案)

生:大的沉。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在学生做出假定性答案之后,促进其推理)

生:大的重小的轻,重的物体在水中应该是沉的,轻的物体在水中应该是浮的。

师:同意他的说法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举手)

(通过举手的方式促进其它没有被问到的学生积极思考,对问题做出假定性答案)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建立假设是一个内部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预测出自己的假定性答案,并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假设进行推理。虽然课堂时间的有限,不能够对每一个学生提问,但是也可以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通过让同学举手表明自己的想法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思考问题的假定性答案正是建立假设阶段所要求所在。

三、设计验证

在设计验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想出方法并积极的参与实验的过程。接着上面《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案例:

师:到底这两个马铃薯放入水中谁会沉谁会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生:放到水里试试。

师:好,我们就试试。

《液体的热胀冷缩》片断。学生被分成了12个小组,桌上摆放着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学生认识到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问:“其他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教师故作疑惑状;“那怎么办?”

小李说:“我们也可以像水的实验一样试试其他的液体呀!”

她的回答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赞同。

通过上面的两个简单的案例,可以看出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想出验证学生之前提出的假设的方法。虽然看上去只是简单的提问,但是正是这样的提问增加了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定性答案的方法,而这正是设计验证阶段的精华所在。

四、表达交流

在表达交流阶段,教师应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逐步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看法或批评的态度。因为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态度。下面我们从我国科学课案例《叶的光合作用》中来看教师如何让学生了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师:好,让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的阅读报告。

生1:海尔蒙的实验说明了养料从雨水、土壤中来,现在我们认为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从雨水、土壤中来,海尔蒙的实验对我们的研究方案启示是实验得用很长时间。海尔蒙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养料从土壤中来。

生2:我们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土壤中来。海尔蒙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最重要的是土壤中有养料。

生3只要雨水就可以把柳树养大,现在我们认为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是从雨水里来的。

师:海尔蒙实验对你们的研究方案有什么启示?

生3:不需养料就可以使柳树长大。(大笑)

(在这里教师应该培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看法。同学们的大笑也许并非恶意,但是在表达与交流中却不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

师:海尔蒙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生4:雨水是主要的养料。

师:现在你们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从哪里来?

生4:从雨水中来。

师:海尔蒙为做这个实验整整化了多少时间?

生:5年时间。

师:正如前面同学们所说的,做实验就要怎么样?

生:耐心、恒心。

(教师在最后提出了海尔蒙做了多久实验这个问题是非常正确的。经历科学家的实验,体验科学家实验的严谨,让学生对科学家产生崇敬的心情。同时,也让同学们知道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们应当发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换言之,教师错过了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看法或批评的态度的时机。如果教师抓住了这个时机,则可以使学生们更好的进行交流。此外,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善于利用科学教材里有关于科学史的内容,那么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正如某学者所说:“将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与教学,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史在表达交流阶段使同学们不断加深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认识,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美]阿瑟.A.卡琳. 教作为一种探究的科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徐学福. 探究教学研究 [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袁维新.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原则、方式和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06 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01.

上一篇:文思如泉,自然成文 下一篇:英语习语的特点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