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师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时间:2022-04-19 07:39:27

浅论教师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摘 要: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构建魅力语文课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从教学语言的准确、有趣、幽默、阶段性、无声语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列宁曾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常言道“言传身教”,对教育工作者而言,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印证了语言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反映了一个教师的素质修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构建魅力语文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学语言必须准确无误,教师对所讲内容不能信口开河,即使是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我们选取的是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明白。在准确的基础上,教师的语言还要求简明规范,“简明”指用语简要明白、言简意赅,力戒任何一句絮絮叨叨的话,不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规范自己的语言,不过多使用陌生词语,对一些必讲的专业术语,教师要加以通俗解说。语言的规范性还要求语文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满口方言土语,用语要合乎语法逻辑规范,对一些未能为大众接受的网络语言,教师要谨慎使用,以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语言还要简洁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就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就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美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的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都感觉舒适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会很受学生欢迎。

幽默的课堂语言,对打破沉闷严肃的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调节学生情绪都有着微妙的作用。是教师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精神愉悦性。教师平时如果注意培养宽松的心态及新奇的思维方式,了解一些形成幽默的知识和技巧,善于开发各种幽默源,摸索一些教学幽默和表述幽默的技能,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就是不难达到的。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会使课堂教学在坚持思想性、科学性的前提下,充满情趣与欢乐。

四、教学语言应该注意阶段性特征。

按照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可将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导语、提问语、阐释语、结语。它们在运用时是具有不同要求的。导语,常常用于一节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它往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轻松而富有启发性地敲开新课的大门,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朝着敞开的知识大门迈步,从而为教师的进一步讲授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和解释的语言。结语是问题讲完后的结束语或总结性的语言。而提问语则是教师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语言方式。提问语使用得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故在使用提问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注意问题的范围、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其次,要讲究设问的顺序。在提问时,一般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教师的思路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和回答。再次,提问要有启发性,能促使学生思考,切忌问简单的无需发散思维的问题。第四,提问要做到难易结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中。最后,提问语的设置,不仅应关注个体,而且更应关注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全体学生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共同发展。

五、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课堂上还应该恰当使用无声语言,即用有声语言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沉默和肢体语言。有时无声的语言能起到有声语言不能取得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同学一直低着头在摆弄什么东西,于是就停止了讲课的声音,目光直视那位同学。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惊奇地对望着,那位同学也惊慌地抬起了头,接触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图,便自觉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课堂上。这样,既纠正了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又不至于影响课堂进度,同时避免了直接的言语批评伤害学生自尊的可能性,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则会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语言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张扬自己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随着教学语言展开双翼,在语文的蓝天中自由翱翔。

上一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