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篇 第7期

时间:2022-04-19 04:50:09

创新不止 青春北晚

心声

6月10日,刚刚走过50年光辉历程的北京晚报又做出了一个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的举动:滚动出报,一日两刊。“这是一个创举,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还没有先例”,中国新闻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汉奇先生如是评说。

1958年3月15日创刊,“”期间被迫停刊,1980年2月15日复刊。50年沧桑起伏,北晚一路风雨走来,努力走在时代前沿,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激扬文字、诠释生活,傲立潮头不动摇,始终创新不停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打造出了一个青春北晚新天地!

2005年,国内报业遭遇“寒流”突袭,悲观情绪一时弥漫;国际上报纸衰亡论更是言之凿凿,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公开预测:“到2044年美国报纸的历史将结束。”日本每日新闻前总编歌川令三在《报纸消失的日子》一书中断言:“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业界对晚报的预测,更是危言震耳,“香港没有晚报了,内地还会有吗?”

面对严峻挑战,同其他兄弟报刊一样,北京晚报直面现实果敢接招,求新思变。2006年3月推出“北京晚报手机版”,2008年3月北京晚报数字报纸正式上线,而滚动出报只是众多创新中的一个最新案例。

创新是50岁北晚青春依然、激情依旧的最大法宝!

首先,技术创新。1990年12月,北京晚报告别最后一块铅版,采用激光照排技术,进入光与电的新时代。1995年,北京晚报启用电脑采编系统,开始向纸与笔道别。1999年,北京晚报装备卫星传版技术,跨越时空限制。

其次,内容创新。无论是60年代影响甚大的“燕山夜话”,还是近年来推出的关注民生的“我们日夜在聆听”专栏和“北京论语”快评,无论是家长里短小“豆腐块”,还是“非典”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报道,无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充满人文关怀中体现创新意识,在关注民生报道中塑造晚报品牌。由此,几代人阅读北晚也就不难理解。

再次,传播方式创新。近年来,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和方式推陈出新。互联网、手机报、数字报、IPTV、移动电视、户外媒体等等花样翻新。全面与数字对接,建立24小时全天候滚动和移动北京晚报,正是北晚努力的方向。

6月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了“2008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北京晚报以42.89亿元位居所有传媒类第14位,500强第172位。

50年历史,成就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沐30年改革春风,发50载厚重积淀,挥洒书生意气,与时俱进,创新不止,晚报不会消亡,北晚将永远年轻!

上一篇:贴近考生 贴近生活 下一篇:中国电视奥运会报道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