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水电站对外公路k35+160.00~k35+420.00段边坡整治设计

时间:2022-04-19 01:45:54

锦屏水电站对外公路k35+160.00~k35+420.00段边坡整治设计

摘要:简要介绍公路边坡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发生滑坡后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边坡产生滑坡的原因,推定滑坡面的形态,反算边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边坡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拟定的治理工程方案进行稳定性验算。经实践证明,治理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公路;滑坡;边坡稳定性;分析;加固措施

1 边坡概况

锦屏一、二级水电站系雅砻江中、下游卡拉至江口河段水电规划梯级开发的主要梯级电站,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处深山峡谷,区域自然条件较恶劣。锦屏水电站对外公路为电站与外部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路线全长约57km,起于安宁河河畔的漫水湾镇,向西越过牦牛山至雅砻江边,沿雅砻江左岸顺流而下,至磨房沟连接锦屏二级水电站(厂区)雅砻江东桥。公路通过工程区域地形、地势起伏大,线路通过区域多为起伏较大的“鸡爪”地形,其中K35+160.00~k35+420.00段为对外公路沿线边坡的典型地质灾害段。

1.1地形、地质条件。该段高边坡位于瓦屋纳达沟与大沙沟之间的山脊上,山脊走向为NW―NE向,线路总体走向为NE―NW向,自然坡度较陡,坡顶后地形平缓至反坡。

边坡岩体为砂质、炭质板岩;岩层褶皱变形强烈,总体走向NNE倾NW;主要发育两组节理,一组走向NNE倾SE,二组走向近EW倾S,节理延伸0.5~1m,贯通性不好,边坡强卸荷深度10~15m。覆盖层以坡残积粉土为主,厚度2~4m;其下为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砂质板岩,坡体以砂土状为主,破碎;中风化埋置较深,仅部分坡脚挡墙基础可见到。边坡主体为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砂质板岩,破碎,该区域降雨量大。

1.2 原设计及边坡滑坡情况。该边坡最高53m,原设计下部坡率1:0.5,上部坡率1:0.75,坡脚设挡墙。全坡开挖到底后,长时间未采取任何支护措施,致使坡顶发生开裂,局部垮塌,开挖坡顶出现一条宽约20cm的裂缝。

变更设计对坡率进行了调整,坡脚设3m高路堑挡墙进行支挡,以上设系统锚杆支护。全坡面开挖至坡脚后,先从边坡中上部出现纵向贯通张开裂缝,坡脚已设挡墙被剪断,并向外推移。经几次暴雨后,坡面出现多处环向张拉裂缝,坡顶裂缝继续向后发展,继而边坡整体下滑,边坡最深层滑动面从路基顶面剪出,后缘裂缝下错约2~4m,边坡中部隆起,边坡滑动表现为拉裂-蠕滑变形。

2 边坡滑坡的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分析,引起本段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条件、工程活动、大气降雨及设计支护措施偏弱等。

2.1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本段边坡覆盖层以坡残积粉土为主,下伏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坡体以砂土状为主,破碎;中风化埋置较深;岩层褶皱变形强烈,开挖后若不及时封闭,将不利边坡稳定。

2.2工程活动。专用公路从该段中下部通过,受路线布置控制,路基开挖切割部分坡脚,坡脚被部分切割后,坡体前部分支挡减弱,造成坡体应力失衡,引起坡体应力重分布,在边坡前部一定范围内形成卸荷松动区,土体形成向路线滑移的趋势。而上层坡残积粉土等自身稳定性较差,加之边坡坡脚支挡措施偏弱,在路基开挖切割坡脚后易引起边坡坍塌破坏。

由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开挖坡脚后,未及时采取支护措施,使边坡长时间处于开挖卸荷松动状态,在降雨期间,雨水浸入坡体,坡体饱水软化,加速了坡体下滑,引起边坡滑坡。在后续施工中,未按变更设计要求刷坡,在路堑墙施工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分段跳槽开挖挡墙基础,而采用挖掘机通长挖槽,致使边坡底部失去支挡,引起边坡沿深层滑动面出现整体滑移。施工中的人为因素是使边坡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

2.3原设计坡脚支护措施偏弱

原设计考虑路基开挖对边坡稳定的影响,采取支挡结合喷锚支护措施,加强路基开挖后坡体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边坡开挖后长期暴露,在边坡应力松弛后施作的支护措施效果显著降低,发生边坡坍塌难以避免。原设计的喷10cm厚C20砼,锚杆采用φ25,长3.0m,间排距3×3m梅花型布置等支挡措施已不能满足边坡稳定要求。

3 边坡滑动的稳定性分析及整治设计

3.1滑坡面形态分析。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边坡滑坡的变形情况分析,坡体的后缘裂缝及左、右侧裂缝基本界定了滑坡体的范围。初次坍滑时,滑体基本为坡残积碎石土,滑体依附于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顶面发生滑动,表现为浅表层的变形破坏,岩层分界面即为滑动面。但是,按照变更设计开挖后,由于长期暴露而未采取支护措施,且边坡已开挖至坡脚,引起边坡发生深层滑动。滑动体现为整体下错滑移,滑坡周界清晰,后缘陡壁较高,前缘裂缝在挡墙底部剪出。从滑坡体的形态和滑动后的后缘陡壁和前沿滑坡出口分析,滑动面为一近圆弧形,滑体前部依附于下卧碎块状强风化~中风化岩层面,后部为一切割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岩层的圆弧形滑动面。

3.2 稳定性分析。从历次变形滑动情况看,边坡已发生滑坡,后缘下错,前部剪出,两侧拉裂贯通,滑体已发生整体性滑动,可以判断为不稳定滑体,边坡稳定系数小于1.0,必须对边坡滑坡进行治理。

根据初判的边坡稳定系数,选取相应的每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反算滑坡体的岩土体粘结强度C和内摩擦角φ值。根据试算结果,选取坡残积碎石土的重度为18KN/m3,C=16KN/m2,φ=20°,砂土状~碎块状强风化砂质板岩的重度为20KN/ m3,C=13 KN/ m2,φ=26°,中风化页砂质板岩的重度为20KN/ m3,C=13 KN/ m2,φ=26°,计算结果,滑坡体的稳定系数K=0.998,符合边坡滑坡前的稳定状态。其力学计算模型见图1。

图1 边坡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图

3.3 整治设计。根据滑坡受灾对象、受灾程度、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等因素,本段滑坡为Ⅲ级防治工程,设计工艺抗滑动安全系数定为1.10~1.20。根据已发生滑坡的滑坡形态,结合地形、地质调件和滑坡发生坍塌后的实际状况,采用刷方卸载、坡脚支挡、坡面系统锚杆锚喷、截排水的工程措施,使滑坡体能自稳而不用采取较大的加固工程措施。

对已滑动松散坡面从坡顶向下进行刷坡,刷除滑坡上部不稳定滑体,坡面及时采用系统锚杆锚喷支护,防止边坡浅层滑动。对坡中部隆起卸荷岩体及土夹石坡积层进行刷坡卸荷处理,边坡中下部坡面清刷出来后及时采用系统锚杆锚喷支护。然后在坡脚设6m高C15混凝土堑挡土墙稳定坡脚,防止滑塌松散体因坡脚失去支挡继续下滑。路堑挡墙施工从两端向中部推进,按5m一段进行分段跳槽施工,路堑墙设置泄水孔。全坡面进行锚喷支护封闭坡面,并在坡面设置泄水管,坡顶设置截水沟引排水。

上述治理工程措施的力学计算模型见图2,依据上节滑坡体稳定性分析确定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采用上述加固方案的边坡安全系数K=1.199,符合Ⅲ级滑坡防治工程1.10~1.20设计工况滑坡稳定要求。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采用的主要工程措施有:

(1)刷方卸载。对坡中部隆起卸荷岩体及土夹石坡积层进行刷坡卸荷处理,坡率采用1:0.75~1:1.10。

(2)坡脚支挡。在坡脚设6m高C15混凝土堑挡土墙,稳定坡脚。

(3)锚喷支护。对坡面采用系统锚杆支护,喷10cm厚C20砼,锚杆采用φ25,自进式锚杆,长3.0、6.0m,间排距2×2m,长短锚杆交错布置。

(4)截排水措施。滑坡体外缘裂缝,采用黏土夯填处理,并在后缘裂缝外5m外施作截排水沟,引排滑坡体外地表水。并对公路路基内侧边沟采用C15混凝土封闭,避免边沟水进入路基内。

图2边坡滑坡的加固检算图

4边坡滑坡的治理效果

对外公路K35+160.00~k35+420.00段边坡滑坡治理工程已全部完成,经过几个雨季后,边坡无变形迹象,设计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祖煜,等 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周德培,土边坡系统稳定性评价初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

上一篇:浅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下一篇:道路路基路面施工中对质量控制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