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时间:2022-04-19 10:33:02

小学体育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在对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赏识教育为主,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关键词]学生 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曾说过:“每个人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是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些,不要觉得太神秘。”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广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和场地范围,以及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思维、操作和表现的机会和欲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和见解,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希望,要把学生的创造力释放出来,让学生在融洽的、轻松的,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一、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

体育学科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身优势,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其它学科教学受室内教学场地的影响“实践”方面的练习比较少,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频繁的观察、操作、合作的亲身体验机会。这使体育学科更接近研究性教学,要求置学生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由此可见,只要把握好体育学科特点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能很好的开展探究性教学。体育学科的特性极为鲜明,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它的互动性、实践性、差异性、交叉性和整体性,对其学科特征的特点进行利用并进行研究教学。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

教学目标与形式必须从受教育对象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出发,而心理因素对创新能力培养更为关键。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爱玩好动,他们乐于接受任何新鲜的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但是兴趣容易转移,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例如,与不同同学合作、不同运动形式、不同器械、不同场地环境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创造性教学教育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与进行训练的机器。教学中所进行的只是机械模仿与简单记忆,没有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备受关注。提倡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经过自身的积极动脑与主动思考,来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而是发现知识与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并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样才利于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这一内容时,我的讲解与示范只占用了一小部分时间,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技巧,做出标准的动作。这样的大量练习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激情,才能利于创新萌芽的发展。

四、以赏识教育为主,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

创新成果是学生创新意识、能力与实践的体现。就小学体育而言,学生的创新成果可以是一个活动项目的改进建议,也可以是对自然和社会的一个新观点。对待学生的创新成果,要以鼓励为主,进行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进取心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对待,经常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与喜悦,以增强学生进行创新的信心,让学生创新的火苗越燃越旺。这对于学生自身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学生更是一种激励,可以促进其他同学以此学生为榜样,大胆进行猜想,主动参与教学。创新教育需要我们创造环境,提供土壤,让创新的种子得以萌芽并茁壮成长。那么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单调讲解与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进行创造尝试,以此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索的不竭动力,是学生认识事物、学习技能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乐于参与教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全身心投入,不断进行尝试与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想而知,如果小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是有厌学情绪,不愿意参与体育教学与活动,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何从谈起。小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开动脑筋,启迪思维,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0,(02).

[2]素质教育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J].江西教育科研,2000,(6).

[3]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1999,(08).

[4]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2000,(05).

基金项目:四川省“国培计划(2013)”—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体育)。

作者简介:陈理芳,女 1984-,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 下一篇:广汉市小学“双班、男女分流、两段式”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