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方言的特殊音变及其产生机制

时间:2022-04-19 09:42:29

商水方言的特殊音变及其产生机制

摘要:商水方言中存在一种 “语音互换”的音变形式,即非组字与晓组字换读。这种音变形式不同于一般链移音变的“A>B,B>C”,而是“A>B,B>A”的换读形式,即A读B的音,反过来B读A的音,两个音类进行位置上的互换。这种 “语音互换”的音理机制应该是音系结构内部的自我调整,是由“音移(Sound drift)”导致的音变。

关键词:商水方言 非组 晓组 音变 换读

商水方言中非组字与晓组字的“语音互换”, 不同于一般链移式音变的“A>B,B>C”,而是“A>B,B>A”的换读形式,即A读B的音,反过来B读A的音,两个音类进行位置上的互换。本文从音韵结构格局的稳定性与易变性这一矛盾对音变的影响与作用出发,联系汉语历史上轻唇音从重唇音分化出来的机制,探讨了这种特殊音变形式的音理机制。

一、非组与晓组字的换读

河南东部的商水方言,非组字与晓组字在合口韵前,表现出一种读音的“互换”。古晓、匣母合口韵的声母念f不念x,而古非、敷、奉母的合口三等韵的声母念x不念f。非组字的声母读如晓组,为x;晓组字的声母读如非组,为f。其变化的条件与这些字所属的等摄和调类有关。

非组合口三等除了微未废三韵的字读y以外,其他各韵所有的声母都读同晓组,为x。声母为x时,韵母为u的。韵母在北京话中为开口呼的,在商水方言中都变成合口呼,有u介音。如:

月、乏韵:xua代筏罚阀发法乏

元韵:xuan帆藩蕃翻番凡烦繁樊反返泛范犯梵贩

文韵:xun分芬纷氛焚汾坟粉粪奋喷涕 ~愤忿份

阳、漾韵:xua方坊枋妨防房肪仿纺彷舫访放

微韵、未韵与废韵的字,在商水方言中读y,由于韵母读音不同于其他韵的字,为y韵母,没有u介音,故声母不读x。如:

微韵:飞非扉妃肥淝匪诽y

未韵:沸痱费y

废韵:废肺吠晓组y

晓匣两母的字,在商水方言中的特殊读音,表现在其合口一、二等字上。合口一、 二等字大部分与非敷奉三母字的声母换读,读f声母,而韵母由中古的合口变成了现在的开口呼,丢掉了u介音。如:

蟹摄一等:fei灰贿悔回汇溃。

山摄一等: fan 欢唤焕换桓缓

二等:fan患环幻还归~宦

臻摄一等: fn昏婚魂馄混浑

宕摄一等:fa(商水)荒慌谎恍黄皇蝗

通摄一等: f烘哄红洪鸿虹(“汞”例外,读ku)

曾摄一等:xuN(北京)―f(商水)弘

梗摄二等: f轰(“横~竖”例外,读xo)

假摄二等: fa花化华

这种语音互换现象,是A发B的音,反过来,B又发A的音,形成一种读音位置上的互换现象,其音变方式不同于链移式音变。商水方言中的语音“换读”现象,是A>B,同时B>A,而链移式音变是A>B,同时B>C。“换读”也不同于“混读”,混读一般有三种情况:⑴ A全部发B的音;⑵ B全部发A的音;⑶ A与B读音上有交叉,有些条件下A读B,有些条件下B读A。非组字与晓组字在汉语大部分方言中的混读是依韵不同,分别读f或x。而商水方言中的“换读”则表现出A与B位置上的互换,非组读x,晓组读f。

商水方言中的这种读音互换现象是属于不同的时间层次,还是由方言接触造成的异源层次?抑或只是语音的生理机制造成的这种特殊的音变形式?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汉语方言中非组与晓组相混的主要形式,区别“混读”与“换读”的不同,以便更好地探讨“换读”的音变机制。

二、商水方言语音换读的音变机制

汉语方言中,非组与晓组的相混,有三种形式:一是非组并入晓组,两组声母都读x声母,如晋语;二是晓组字并入非组字,两组声母都读f声母;三是交叉相混,有些韵的字读f,有些韵的字读x。交叉相混的是读非组还是晓组依韵不同而不同,但同一韵的字要么读非组,要么读晓组字,不存在声母“互换”现象。其中 “交叉相混”是主要形式。

非组与晓组相混主要发生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如上海郊县的一些方言,湖南、云南、四川各地的方言,河南南部的信阳方言,以及晋语一些方言的白读音。

在西南官话中,当韵母是u时,大部分地区晓组并入非组,读f声母。如达县、大理、大庸、丹寨、贵阳、汉源、洪江、会同、吉首、江津、黎平、蒙自、宁远、西昌、重庆、自贡、遵义等地。桂林、柳州则没有完全并入非组,有一小部分晓组字与非组不混。如桂林除“乎呼忽胡湖”这几个字没有卷入非组,读xu外,其他韵母为u的晓组字也都并入了非组,声母读f。柳州“虎互”这几个字新派没有并入非组,读xu。

上海和嘉兴的一些郊县,晓母的合口呼与非敷混同,匣母的合口呼与奉母混同:虎=夫[fu],昏=分[fen],灰=非[fi],胡=扶[vu]。相反的,非敷奉母的东韵字混入晓母和匣母:封=烘[xo],逢=宏[o]。这些地方的非敷母实际是φ,奉母实际是β。少数字并入帮母和母:扉=悲[pe],=批[phi],痱=备[be],釜、孵=部[bu],防、方(比较)=旁[b]。

汉语方言中有很多的非组字读x的现象,但大多是混读,而不是换读。不管换读也好,混读也好,非组字读x的现象,应该与非组字从重唇音分化出来后的演变方向与演变形式有关。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商水方言中的非组与晓组互换,与韵母有直接的联系。其中,微未废韵的不换读,也与韵母有直接的联系,轻唇音产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音变。目前汉语方言中非组读x的音变机制,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重唇读如轻唇的过程中,发音部位继续后移,唇音声母变为舌根音声母。非组从帮组分化,一支先由[p]、[b](上古)演变为[pf](中古《切韵》时代),再演变为[f](唐宋以后);另一支由[fu]再继续演变为[hu](宋代)。如晋方言的并州片、西部吕梁片,非组白读:/x/,文读:/f/。其文读音即是这种情况。

(二)轻唇音产生过程,合口介音u被发音部位靠前的唇齿擦音排挤而丢掉,变为现代的开口呼。现代汉语方言中很多非组字的演变走的是这一条道路。

(三)因音移(sound drift)而产生换读。语音的变化一般分音变和音移(Sound drift)。现在语言学中所讲的音移(sound drift)指一个音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这一位置到那一位置的移动,就是说,音位的物质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引起音位类别的分化或混同,使不同音的语素变成同音语素,或者反过来,使同音的语素变成不同音的语素。现代语言学认为音移导致了音位的相关关系发生了变动,属于音变的范畴。商水方言中晓组字与非组字读音互换的现象,即属于这种情况。

由于商水方言受了外来方言的影响或自身演变的结果,非组字没有像北方其他方言那样变为f,而是走向了另条道路,读x声母,使得商水方言中的唇音合口的u没有消失。这样,非组字的读音完全和现代普通话中合口晓组的读音一致。非组字声母全部读成晓组声母的读音,在原来非组的位置上就留下了“空位”(slot)。同时,晓组字受到排挤,不得不转移位置,移向f。当晓组字转移的同时,由晓组字来的声母读成了f,发音部位最前的唇齿擦音f,与最后的舌根擦音u之间又发生了抵触,晓组字“别无选择”,只能是唇齿擦音排挤掉u介音,使得u介音消失,形成今天完全与普通话中的合口三等非组字的读音相同的情况。当韵母是u时,不存在这种换读现象,正说明了这种“转移”理论的可靠性。晓组字的转移是一种音系结构内的自我调整。

参考文献

[1]冯蒸.《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非敷奉三母合流[J].语言研究,1994,增刊.

[2]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培芝.灵宝方音与北京语音的对应[A].方言与普通话集刊[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

上一篇:插上美的翅膀,让作文教学神采飞扬 下一篇:Subjects Study on Rural Eco―Soft Power 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