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化茧而飞

时间:2022-04-19 05:22:24

2009年3月27至29日,位于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世宗文化会馆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由松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和东莞玉兰大剧院联合制作的中国原创音乐剧《蝶》在这里连演五场,场场爆满。

此次演出由中国松雷公司、韩国NDPK公司主办,得到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热情支持。演出前,中国驻韩特使程永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柳仁村分别致辞,松雷集团总裁曾庆荣以及世宗文化会馆馆长李清盛等各界人士和30多位各国驻韩外交人员共同观看了演出。广东省文化厅文艺处处长王莉及玉兰大剧院管委会主任周汉标为在东莞化茧而飞的《蝶》剧全球巡演首战告捷表示祝贺。

首尔世宗文化会馆的设备和规模在亚洲都是一流,这个拥有3890座位的大剧院,在《蝶》演出期间座无虚席。据剧组方面介绍,九成票房均在3月中旬就被预订,韩国观众对《蝶》的喜爱程度超乎预想。

据韩国世宗文化会馆馆长李清盛介绍,近年来,韩国的音乐剧市场非常火爆,优秀剧目层出不穷,如韩语版《巴黎圣母院》,百老汇的《DREAM GIRL》等等,都是让人炫目的好戏。所以首尔的观众对音乐剧作品尤其挑剔。

原韩国驻中国使馆文化参赞柳在沂也说,韩国是世界四大音乐剧消费国之一,全国每天演出180多场音乐剧,但本土的音乐剧演出一般不选择大剧场,像《蝶》剧选择这样的大剧场,并获得这么成功,很不简单。“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的经济极其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有这么多的观众来看《蝶》,可想韩国人对音乐剧的热爱和这个音乐剧的魅力。”

面对如此高的上座率和热情的观众,《蝶》剧制作人李盾激动不已:“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连音乐剧重要阵地美国百老汇的演出都在锐减,而我们却逆流而上,大力推动《蝶》剧走出国门,现在看这一步走对了。”

据了解,该剧2007年7月在东莞合成并首演,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北京、哈尔滨、上海、深圳和武汉等多个大中城市巡演70多场。2008年4月在第18届上海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上,《蝶》剧中扮演小女孩的演员赵鸿英获得了新人配角奖,而且她还是本届各奖项入围名单中年龄最小的演员。2008年7月《蝶》应邀在韩国第二届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上作为闭幕大戏演出,并一举夺得了组委会最高奖项――特别奖。

李盾认为,《蝶》剧在海外演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与国内某些斥资巨大但演出几场就偃旗息鼓的剧目不同,《蝶》剧从创作之初就瞄准了国际化长线演出的目标,以中国传统的“梁祝”故事改编,邀请了强大的国际团队,不惜花费巨款运用国际顶级水平的舞台流动布景、灯光效果、多媒体LED设计等技术,最重要的是专门为该剧成立了中国“蝶之舞”音乐剧剧团,用三年时间培训了一批音乐剧人才,做到没有明星大腕也可以吸引观众。

此外,《蝶》剧成功的重要因素还在于不断的调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松雷集团分别对《蝶》的戏剧表演、舞蹈、道具和服装等都做出了修改,此次在韩国演出的已经是第四版。今年初,《蝶》被韩国合作方以最能代表亚洲水准的音乐剧推荐到美国百老汇,不久将赴美演出,并代表亚洲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国际音乐剧大赛。“在亚洲,音乐剧在日、韩都已发展二三十年,而且非常成型了,中国的音乐剧却起步不久,但《蝶》是以中国的本土文化、故事为基点,以国际化的音乐、舞台为表现手法的音乐剧,而日韩音乐剧则一直追随欧美,虽然拥有大批非常专业的演员,但鲜有本土的原创之作,这也正是日韩音乐剧虽然与世界接轨,却无法与《蝶》相提并论之处。”

“化茧成《蝶》看似短暂,其实相当艰难。”3月29日,在首尔站巡演庆祝酒会上,李盾深情回忆了当年与三宝拿着剧本和音乐“化缘”的经历。他说一化就是五年,没有一个机构和企业愿意合作,直至遇上了松雷和东莞玉兰大剧院。

“有钱的人不想做,专业的人没钱做,毕竟音乐剧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作为出品人,松雷董事长曾庆荣深有感触。“从一开始我就没有犹豫。我相信,于是我坚持。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有发展潜力,也需要呵护。”

“《蝶》的成功,更新了旧有的艺术作品创作观念。”广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王莉认为,过去的文化机制,是各级政府建立一些剧团,然后养着一些演员,安排一些创作任务,制作机制比较僵化,院团的负担也比较重,而《蝶》以项目制、制作人制入手,为中国探寻创意文化产业之路,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在首尔上演之后,4月3日至4日,《蝶》剧又在龟尾市连演三场,场面依然火爆。周汉标透露,韩国是《蝶》剧在全球商业巡演的第一站,下一步,《蝶》剧将前往我国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巡演,目前档期已排到明年二月份。

上一篇:网络时代的女书 下一篇:老北京的理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