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我其实很容易满足

时间:2022-04-19 03:06:40

王一涵,北京中艺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执行董事。她不到25岁就将索卡艺术中心要造成了京城最有钱的画廊。未满30岁就成为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执行董事,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中国最高级别的画廊博览会。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王一涵是幸运的,研究生还未毕业的她,和索卡经理见过一面之后,就被定为接班人,而这几乎改变了她的一生。

那时王一涵刚上研二,因为喜欢古董,就和朋友一起逛北京的潘家园市场,无意间被朋友带去了索卡艺术中心。王一涵专业的美术知识,被当时画廊经理一眼相中,力邀她来画廊工作。半年之后,王一涵就被正式委任为索卡画廊的总经理。在那里王一涵很受重视,并没有从琐碎的事情做起。他们带她拜访艺术家、收藏家,完全当成经理来培养。然而她的成功不仅仅是幸运。

成立于1992年9月的索卡在台湾已经卓有成果,但在内地,2001年的画廊界尚处在冰冻期。当时的老板是台湾画廊里来北京创业的第一家,不知道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不出三年,就会打着铺盖回去。王一涵加入索卡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假若自己在异乡创业,受到这样的打击,该怎么办呢?二是为什么不走出去试试呢?

她请在建筑行业里工作的朋友找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全北京最好的公寓、别墅的地址和电话。她一个个的电话打过去,问能否办展览。那是春节过后,公司没有车,她打车去很远的郊外看场地。而这一切,她并没有跟老板讲。直到有一天开会,老板说不能老在画廊里坐以待毙。她才说自己正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她讲完后,老板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而那一年,索卡有了300万元的进账,与画廊一年的基本运营费用持平。“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结局,而态度决定了你将来所处的高度。遇到困难时,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坐以待毙。”王一涵说,“也许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才让他们更加放心和坚定地把索卡交给我管理。”

绵里藏针的刚强

王一涵筹办的2006年中国画廊国际博览会,保守统计总成交金额达到了1.6亿元人民币。简单的经历,30岁不到的年纪,王一涵引来了很大关注,同时也遭到不少质疑。

2005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风波将王一涵推上了风口浪尖:突然离职的职员卷走了所有国际画廊博览会前期招展的资料,并给各个画廊发信,企图另立山头。那时,王一涵刚刚过完29岁生日,留给她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工作组。那些日子,和往常一样,王一涵每天都很平静地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工作,一位被请来帮忙的朋友甚至没有看出她正面临着巨大压力。

此后,王一涵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重新招人,另一个是给画廊发律师函,证明中艺博和自己在画廊博览会组织工作中的合法地位与身份,并立即恢复与画廊的全面联系,果断而强硬。

“压力很大的时候,我就会反复地思考,直到想通为止。”王一涵的减压方法十分特别――她认为用疯狂购物、大吃大喝来排解烦恼,只能治标,要治本,唯有思考。“做画廊博览会的时候,压力最大,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要做,不光要与画廊、收藏家联系,还要和海关、器材公司等沟通,每项都要亲力亲为。另外我还受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我无法担当重任。”

“按说我应该很郁闷,但当时我就想,我本身是女生,再加上年轻、又没有经验,别人也不了解我,难免会对我产生不信任感。我跟自己说:你凭什么没有做出成绩的时候,就要求别人去信任你?所以那些流言蜚语都是很正常的,想通了,也就不感到委屈了。我的确陷入过很多纷争,不过我并没有出来辩解,我不是一个喜欢多说话的人。”王一涵始终坚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古话。

享受与绘画有关的事

关于梦想,王一涵喜欢用“拥有梦想”来形容自己。

一直梦想成为画家的王一涵,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离开画笔。“坦白讲,我从筹备画廊博览会后,再也没有时间去画画了。”王一涵显得有些沮丧。“不过,现在的工作能让我欣赏到很多顶级作品,心情也十分舒畅。只有到画家的工作室,心里才会有些许失落感。有时候还是希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工作室,但这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因为还有更多的事务需要处理。”

目前,王一涵只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在三年之内,把画廊博览会打造成世界第五大艺术博览会;另一个是希望五年之后可以退休,照顾家庭,过悠闲的生活。王一涵打趣道:“早点退休,早点回归老本行,去画画。”

当然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很多笑话。享受工作的王一涵笑着说,这些东西让她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了不少乐趣。“别看大多数收藏家都是成熟的成功人士,但有时为了得到一幅画,他们会像小孩子―样去争夺,很可爱。我偶尔也会加入战局。”

在索卡艺术空间经营画廊的几年中,王一涵印象最深的就是同台湾著名词作家姚谦、主持人蔡康永一起“争夺”同一幅作品。“记得当时季大纯画了一幅名为《他不爱我》的作品,画卷上面是一只昂着头的小鸟。我看到后,非常喜欢,就收藏起来,并不打算挂到画廊出售。”后来姚谦到索卡艺术空间淘宝,王一涵便神秘地对姚谦说:“我有一幅好画,你想看吗?”这句话,激起了姚谦的好奇心,马上点头。“但是看可以,我可是不会卖的。”王一涵事先声明。

“可没想到,姚谦看了以后,也不管我们事先的约定,一个劲儿地说服我卖给他,但我就是不答应。见我态度坚决,姚谦也没再说什么,本以为他会就此放弃,结果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姚谦又开始发动新一轮的抢画攻势,还拉其他朋友一起劝我。最后姚谦还是如愿以偿了。”说到此,王一涵像个孩子似的笑,“其实这幅画,蔡康永也看中了,多次打电话给我,说要买这幅画,但我都成功化解了危机,一直保存着它。无奈后来还是被姚谦抢走了。”

当初那么喜欢《他不爱我》这幅作品,为什么又要拿给姚谦看呢?王一涵说:“当你拥有一幅好作品的时候,你会非常想跟你的朋友、跟那些懂画的人分享和交流。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反正我会忍不住急着拿给大家看。最后之所以割爱,放心地将季大纯的这幅作品给姚谦,也是因为我知道姚谦确实喜欢这幅作品,我也相信他会善待这幅画,大家都是爱画的人。”

穿古董衫的女人

王一涵的着装风格自成一家,亦是特别得很。她爱古董衫裙―一几乎成为各种场合中她的标志。那些丝绸绫罗、绣片钉珠,在她的身上,仿佛又重燃起了生命之火。

这些古董衫,都是王一涵在某个时期集中买回来的,和它们结缘也是巧合。一次她去逛古董店,刚好店主收集了一些清代的古董衫裙,她觉得很漂亮,就饶有兴致地试试看。没想一下子就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她淡然如菊又充满书卷气的复古气质和南方女子玲珑佼好的容貌身形,的确是最适合这些沉寂了百年的碧衫罗裙。那些衣服像画一样美丽,却像玻璃一样脆弱,尤其是那些有很多钉珠绣片的款式,每穿一次都要拿去裁缝那里修一次。

日常中的王一涵穿一件古董装,配一条时尚感强的三宅一生褶皱长裤,平底凉拖――古董装配现代衫是她最喜欢的着装方式,而三宅一生是她最喜欢的设计师。

王一涵习惯凭直觉去选衣服而不考虑搭配,所以买起来很快,一次也会买上很多,买回家再慢慢搭配。着装上她有着自己的原则――随意但绝不随便。精神好的时候,她会选一条羊毛裙子,穿保暖的丝袜,低跟鞋或靴子,让自己看起来很漂亮。如果有点疲惫,那么她会选择穿很舒服的衣服,但仍然会很在意颜色和质感的搭配。

用艺术的眼光看事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到并不需要花费脑筋去想怎样搭配衣服才好看,别人眼中的品位只是她看起来舒服的结果。

责编 昕莉

上一篇:快乐精灵谢娜 父爱给了我天使的翅膀 下一篇:惨烈合租,单身女孩引狼入室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