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等职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时间:2022-04-19 02:53:19

关于中等职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与对策

摘要: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而当今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情况却并不乐观,如何优化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这些都是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迫切地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11-02

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进入学校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必考科目,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多年来,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虽然已经被广大民众认识到,但作为不计入高考成绩的信息技术课,在这个处处以高考质量作为评价水平的时代,总是得不到好的待遇,如各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机房还同时作为多媒体和语音等多功能教室使用等。学生将信息技术课作为放松减压的去处,课堂上聊QQ和玩游戏,老师无法按照预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中等职业生源差异太大,有的学生从未中等职业以前接触过计算机的使用,有的学生从小学便开始痴迷网络游戏等。另外,中等职业之前教师相应地制定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有的普及了理论知识教学,有的普及了word等日常办公软件的使用等,这使得中等职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结构十分困难。教什么,如何教,成了中等职业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1.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如使用软件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②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

2.了解学情实际,实施分层教学

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信技知识的掌握层次不尽相同,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还不会、有的已全懂了、有的已经烦了的混乱状态。根据不同的学情状况,分类指导,分层施教,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的尝试与探究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空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计算机迷,对网络、多媒体和编程等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十分感兴趣,经常会不惜一切代价全神贯注地投身其中。这些学生起初热情很高,专心致志地去钻研,但由于方法不当和知识积累不够等因素,往往很快兴趣大减,最后发现还是游戏省劲又省脑,很快一个计算机迷转眼间就转变成只对游戏感兴趣的游戏迷。对于这样的学生,显然不能和其他学生同等对待,应因材施教,对网络感兴趣者,可以安排他参与管理学校的校园网论坛;对多媒体感兴趣者,可以推荐他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进一步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知识,教师则围绕学生的兴趣点为其提供咨询、答疑和服务。

3.调整教学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根本手段

首先,演示+任务驱动教学:在学习一个软件之前,先拿一个用此软件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明确任务,利用所给素材完成每节课的任务,最后让他们在学完这一软件之后也要作出类似作品,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制作或搜集要展示的作品,同时还要为学生的作品制作提供可供参考的网站或网页,或者事先将相关资源下载到教师的计算机上。其次,主题探究教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将课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体现了合作、创新、实用的原则,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他们能"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从而支持全面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发展。"最后,课程整合教学: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学科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技术的能力,而且强化与加深他们对文化学科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处理的能力,从而形成信息素养。

4.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强调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时我们应当考核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相对于以前的期末笔试与上机操作考核,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①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观;②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③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信息技术课虽然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校和社会已经受到重视,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新兴学科,缺少现成的教育教学经验以供借鉴。我们需要在学习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在教学中作进一步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探索信息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文姜.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4,(12).

[2]颜士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09).

[3]申辉.浅谈对中等职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疑惑与对策[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4]江春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8)

上一篇:引动说疑、培养“四性”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