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 冬阳 尊重

时间:2022-04-19 01:29:23

爱心 冬阳 尊重

一、个案背景

信息化时代,新经济模式的崛起,教师的权威性在削弱,和教师顶牛的孩子在不断挑战老师的尊严,教师,要么是对于师道尊严的强权捍卫,要么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视若无睹。难道师生间就只能成为一对“矛盾体”吗?尊重―尊重学生―一门爱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上老师的途径,更是让学生回馈老师以尊重的“双赢”。

二、个案描述

曾教过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由于对孩子的放任与宠爱,造就了这个学生在班上任意妄为。渐渐地,同学们都疏远了他,好胜心使他偏要和同学们顶牛,甚至谁不理他就咬谁。当老师向他家长反馈情况的时候,家长却批评是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到位,另类的家庭造就了个性特殊的孩子。

三年级接任该班没到一个月,由于没做作业被其他老师批评,他又玩起了“躲猫猫”,我带着班干部满校园去找,终于发现他躲在了校园的垃圾场,只见他一脸得意洋洋,一副恭候老师批评的样子。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心平夂偷叵热盟把脸洗干净,再温和地告诉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哪怕是为了贪玩不想做作业,也应该和老师说出实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不但是长大了的体现,更是对他人和对自己的尊重……老师的尊重,使他羞愧难耐。直到毕业,这学生都没有再出现过“躲猫猫”。当然,这中间肯定少不了老师的时时表扬,处处鞭策。老师的尊重,如冬阳暖心:每当下课,这孩子总喜欢跑到老师身边闲聊,作为教师正好利用这一契机走进孩子的心灵;每天到校,总先到办公室问个好,按他的话就是“看看您在不在”,因为老师已经融入他的心灵。教师,不但要深谙学生的脾性,更多的是那份尊重,尊重是沟通的高效平台,“亲其师方可信其道”。

三、个案分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给予他充分的尊重。尊重个性差异,尊重行为成因,尊重成长规律,让“尊重”与“爱”走进学生的内心,共建平等积极的对话平台。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以一副漫画讽刺现今的教育总是以单一的标准“一刀切”,把孩子剪得整齐划一。作为教育者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具有他的特殊禀赋和天性,教师的任务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这种潜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元人才观,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也是指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潜力,教育者应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成长,以积极的语言予孩子以希望,挖掘积极潜能让孩子实现幸福感。尊重是一种爱的艺术,需要的是艺术的爱,艺术的沟通与艺术的教育:

1.注重环境,换位思考

世界上没有谁喜欢批评,而不喜欢表扬,孩子做错事,肯定并非他的本意,作为老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天性,用积极的态度走进孩子的心灵,给予理解和信任。同时,也应该从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可怜天下父母心,出现教育的分歧,更多源于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教师应尊重家长意愿,以积极的态度和家长共同寻求教育的途径。同时,办公室和课室作为公共场所,让被批评的孩子觉得丢脸,不自觉就有了抵触心理,要把学生带到人少的地方,体现对他的尊重。现今学生不仅追求个性发展,更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感受被尊重的喜悦,激发积极能动性。同时,办公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这也是同事间的一种尊重。

2.平和温婉,言简意赅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语气平和温婉,保留了学生的尊严。对于那些批评已是常态的学生,更渴望被认可与尊重,往往想通过各种奇异的方式引起他人关注。老师的平和温婉,言语精炼,往往能一语中的,相反,反射扩散,旧事重提,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话说三遍淡如水”,顽皮的学生往往都是历任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多年来所听到的道理,相信也可以教育他人,可为什么又总是犯错呢?欠缺的正是自控力和持久力,教师要做的是积极帮助学生提高这些能力,降低反复的频率。面对个性彰显的孩子时千万不能冲动,可以先让他闭上眼睛畅想“假如时光倒流你会怎样?”学生大都会立刻冷静下来,知道是冲动犯的错。只有让自己和学生都冷静下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尊重,让他心存敬畏,反思自己的行为。

3.尊重依旧,过后不究

批评教育在教育中起着引导和鞭策的作用,是一门直击心灵的艺术,“运动之妙,存乎一心”,批评过后,教师要营造氛围,淡化批评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批评的痕迹,照样与学生互动闲聊,尊重依旧。艺术的批评,让学生感悟到教师的希望与尊重,师生关系变得和谐积极,教育收益最大化。

四、个案所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谁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教育是一门爱的慢艺术,只有用爱心去灌溉,以尊重去耕耘,才能让学生茁壮在冬阳下,回馈教师尊重的爱。在尊重的天空下,天涯也是咫尺。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美)智能的结构[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雷夫・艾斯奎斯(美)第56号教室的奇迹[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

上一篇:让自主阅读成蔚然之风 下一篇:兴趣,提升数学学习成绩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