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价

时间:2022-04-18 11:01:15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 分析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血小板计数

【关键词】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预防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替代补充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来预防由于血小板减低而引起的出血,我国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了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标准为:血小板数量为10×109~50×109/L,可考虑输注;血小板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白血病化疗后PLT

1.2 仪器与试剂 血细胞计数仪(Sysmex公司产品)。LGPABER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 (北京世帝仪器公司产品)。CPG(300μg/ml,美国ACS公司产品)。0.02 mol/L CaCl2溶液自配。

1.3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测定[2] 将拘橼酸钠抗凝血在室温或22℃条件下400 g 离心8 min, 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100 μl PRP 中加入终浓度为200 μmol/L的C PG, 37℃预温3 min 后, 加入100 μl的CaCl2 (0. 02 mol/L) 溶液, 用秒表计时, 测定血浆凝固时间。

2 结果出血组患者的APCT比未出血组明显延长,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9±3)×109/L、(101±8)s,(22±13)×109/L、(66±10)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PLT。根据诊断界点值的确定原则[3],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为:APCT≥92 s,PLT≤10 ×109/L。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我们对100例血小板减低患者的研究表明,PLT>20×109/L的患者出血风险很低,不需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但对于PLT

严格控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尽可能的减少输注次数是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或推迟其产生的主要措施之一。现有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参考标准只涉及了血小板数量,并没有考虑了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故寻找一个能综合评价患者出凝血状态的指标来作为预防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十分必要。APCT试验是在PRP中加入CPG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PF3,提供凝血催化表面,同时也活化凝血因子,这样在Ca2+的存在下,引起血浆凝固。CPG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激活剂,它能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释放α颗粒和PF3,活化血小板膜表面GPⅡb/Ⅲa分子,激活凝血因子Ⅻ,诱导血小板聚集和磷脂组分表露于膜表面形成促凝血活性,APCT时间的长短与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46]。在大多数血小板减低的患者中,内源性凝血因子水平是正常的,故APCT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多少和功能变化,能综合评估血小板的止血效能。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有2例血小板分别为16×109/L、18×109/L的未出血患者,检测APCT分别为93.1 s和93.0 s,由于未及时进行血小板输注,大约12 h后,患者均出现鼻衄及牙龈出血等症状,故对于PLT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卫医发[2000]184 号

[2] 陈宝安,黄成垠,李津金,等.活化血浆凝固时间试验及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8(3):211213.

[3] 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42.

[4] Steji skal D, Proskova J, Pet rzel ova A, et al. Appl ication of cationi cpropyl gallat e as inducer of thr om bocyt e aggregat ion for evaluat ion of ef fect iven ess of an tiaggregat ion th erapy. 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 2001,145(2) : 69 74

[5] Schwart z KA, Schwart z DE, Pit ts ley RA, et al. A n ew method for m easuring in hibit ion of plat elet function b y nonst eroidalanti inf lam mat ory drugs. J Lab Clin Med, 2002, 139(4) : 227 233.

[6] 黄成垠,李津金,肖建宇,等.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估.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15216.

上一篇:康复新治疗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8例临床观... 下一篇:外科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