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连大学的女性/性别教育

时间:2022-04-18 10:04:59

谈大连大学的女性/性别教育

论文关键词:女性/性别教育 办学形式 教育体系 教学内容

论文摘要:女性/性别教育以其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特殊性,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高校、妇女研究组织的重视,其发展可谓方兴未艾。大连大学在这方面是进行得比较早的高校之一,而且在许多方面具有其显著特点,本文从女子学院独特的办学形式、我校独特的女性/性别教育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对我校在女性/性别教育方面的特色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2002年8月13日至15日,我代表大连大学参加了由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资助、由延边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承办的“女性发展与教育”学术研讨会。作为大会的四名发言者之一,我向大会做了“如何为女性发展设计和实施女性/性别教育体系”的发言,对几年来我校女性教育和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会后与会人员主动热情地与我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沟通与讨论,对我校女性/性别教育与教学的情况专家学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使我们倍受鼓励和激励。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校女子教育的特色进行简单概述。

一、女子学院独特的办学形式

为了适应大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女性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1993年初,经大连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教委、市计委批准,我校与大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了女子实验班。该实验班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双方认为成立女子学院的时机已经成熟,至1996年3月7日女子学院正式挂牌。

女子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在提高女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和培养增强学生的性别意识,提高女性的自我认知水平,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时代风貌的女性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使女性能够依靠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设在大连大学内的女子学院采取的是一种“虚体”形式,即不设置独立的专业,只在校内设一个专职的办学机构,下设办公室和专职的管理人员。所属的学生按招生时的专业分布在相应的专业学院内(目前在校生的情况是:99级为工商管理学院的会计学和市场营销学两个专业;2000级为工商管理学院的会计学和市场营销学、外语学院的英语教育、医学院的护理本科四个专业;2001级又增加了人文学院的文秘专业;2002级与2001级同)。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生同窗共读,而且学生的专业教学和日常管理也都由所在的专业院负责。女子学院对所属学生则着重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和管理:

第一,负责组织安排女性特色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此,利用大连大学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全校教师中,招贤纳仕,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内部潜力,建立女子学院教师人才储备库,聘请热心于女性教育事业,肯于吃苦,乐于奉献,有敬业精神且教学效果好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为女子学院学生开设特色课程。

第二,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女性优势,组织学生通过学院办公室、通过群团和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旨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目前,女子学院作为大连大学的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将这种办学模式作为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种尝试,肩负着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女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的使命。为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我们抓住“教学”和“能力培养”两条主线进行工作,把这两者视为女子学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两个轮子”,使它们相互配合,共同驱动对女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这驾车。为此,我们始终注重对这两个轮子的铸造,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二、我校独特的女性/性别教育体系

大连大学的女性/性别教育对象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其中也包括男生),共同担负这一重任的除了女子学院外,还有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大连妇女研究所,还有一个特殊的组织——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

大连妇女研究所是大连大学与大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创办的学术组织。它是一个集学术性、实践性、服务性和地方性为一身的妇女研究机构。研究所从建所至今拥有着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以兼职为主)的理论研究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专家学者、教授和妇女社会活动者组成,也聘请国内外妇女研究专家及社会名流作为特邀研究员。该组织的宗旨和任务是,通过各种形式,疏通各条渠道,内联外引,实虚相济。在校内以性别中心为依托,在校外以各级妇联组织、各高校的妇女研究所(研究中心)、与大连市总工会女工部为主要信息源,紧密结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结合大连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研究结果的实用性为特色。目前该学术组织与女子学院合属办公。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的成立,可称之为我校领导班子做出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经过几年的准备、酝酿和情感沟通过程,2001年我校终于将我国妇女学科奠基人、著名妇女问题研究专家李小江教授引进到大学中来,并成立了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性别研究中心的成立和李小江教授的到来,将性别的视角和性别分析的方法正式引入到了大学的校园。至此,我校形成了一个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女性/性别教育体系,从机构上,设置了三套车:女子学院、妇女研究所和性别研究中心;从人员上,有全国顶级的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李小江;从力量上,形成了女子学院、妇女研究所和性别研究中心共同担负女性/性别教育的多股力量;从支持上,是全国少有的几家“三有”(与之对应的是“三无”,即,无专职人员、无固定办公地点、无经费)高校之一。

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女子学院的教学轮子

女性/性别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绝不是为开课而开课,也不是单纯地为体系女性/性别教育而开课,设计课程和开设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为女性发展服务,为女性未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在几年来所进行的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女性/性别教育体系的初步框架。如表1所示。

1.必修课(女性/性别课程体系A)

授课对象是女子学院的全体学生。要求女子学院的学生从表2所提供的6门、11学分的课程中选择,最终修满6学分。必修课包含《女性形象学》、《女性保健学》、《女性人际礼仪》、《女性法规案例实务》、《女性心理透视与调适》、《女性与成才》。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着眼于内在认识与外在《女性形象》的提高相结合;从《人际礼仪》的现实需要切入,注入《女性与成才》的储备与积蓄;从《女性保健学》的生理需要引入,夯实《女性法规》的后续储备。

2.公共选修课(女性课程体系B)

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目前已经成功开设的课程有《女性自我认知》、《公关礼仪》、《女性形象学》、《插花技艺》、《中国茶道》、《女性法律案例实务》、《女性心理透视与调适》、《女子健美》、《女性保健学》、《女性文学鉴赏》。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充分体现近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实施技艺与技巧协同发展的思想;实现身心同步的发展理念。

3.女性系列课程C——《现代家政学》

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家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对于提高人们家庭物质、文化、感情、伦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女子学院开设家政系列课程,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未组成家庭的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对在未来家庭生活中面对问题和困难的预防能力、应对能力的解决能力。

《现代家政学》系列课程体系含有《婚姻与家庭》、《儿童与青少年教育》、《环境美化》、《营养与保健》、《家庭文化生活》、《家庭经济管理》。《现代家政学》系列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现代家政学是一门研究现代家庭生活规律,以提高和改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性方法与科学。这里所设计的系列课程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的,即主要侧重于家庭生活学和家庭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4.女性系列课程C——《女性学》系列课程授课对象:全校学生

《女性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发端于60年代的美国。随着独立的妇女研究中心的成立,以及系统性的与女性相关的课程在大学的开放,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90年代的美国已有600多所高校设立了女性学中心,每年开放三万多门与女性有关的课程。80年代末期,女性学已遍及世界各国,至此亚洲各国掀起了女性学研究的热潮。

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开设女性学课程,现在开设女性学的高校越来越多,而且有的高校已开设了女性学硕士生课程,女性研究正走向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上。20世纪末,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也进一步推动了女性学学科的发展。我校女子学院自成立以来,虽没有开设名为《女性学》的课程,但为了对学院学生进行女性/性别系列教育,我们先后开设了一系列女性/性别教育课程,作为前期的基础,现通过梳理主要开设《女性学》系列课程,包含《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述》、《女性与社会》、《女性与人口》、《女性与教育》、《女性与发展》、《女性与成才》、《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我们相信随着性别意识的增强,对攻读女性学专业研究生的需求会不断提高,到条件成熟时我们将以联合培养、独立培养的形式,实现学生在性别教育与性别研究领域的更高层次的对接。

5.女性系列课程C——《公共关系》授课对象面向全校学生。课程系列的主要课程包含《公共关系概论》、《公关心理学》、《公关语言艺术》、《谈判技巧》、《公关写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二)女子学院的素质培养轮子

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教育是我们为自己确定的目标。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虽然才刚刚开始,但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我们已经亲口听到了学生们对学院的认识和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为铸好这个轮子,我们首先统一认识,从作为教育培养者本身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指望通过几次大的活动就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理想的效果。而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特别是注重我们自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注重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也看作是对我们自身进行检验和提高的过程,看作是一个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赢的过程。

其次,我们根据具体实际所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尽其所能,通过或大或小的工作或活动,将更多的学生调动起来,使之有愿望、有热情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目前,我们的目标已经开始实现。具体来说,我们完成了做了以下几项基础性的工作:

1.成立女子学院学生会组织

经校主管领导、校团委的批准,我们正式成立了女子学院学生会组织,成立该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团结学生和组织学生,为更多有志于进行锻炼和提高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舞台。

这个组织成立后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学生活动领导核心,成了我们与学生进行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从学生会成立至今,我们一直支持每周三下午召开学生会干部例会,在例会上总结上周工作,研究下周工作。至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2.成立两个学生社团组织

2002年4月成立了“校园姊妹社”、和“爱心互社”。“校园姊妹社”的宗旨是通过每位社员的辛勤努力将其办成一个关心女性,了解女性的社团。随时发现在校女生学习、生活、心理中的问题,并就有关问题与专家、老师进行沟通和探讨,解决实际的问题。

“爱心互助社”的办社宗旨是:深入到女子学院学生的生活中,不让每一位姐妹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而掉队,让我们大家手携手,心连心共同度过美好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通过“爱心跳蚤市场”将同学手中看似已经没有价值的物品利用起来,同时也为贫困学生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将工作方向由校内转移至校外,通过扶贫帮困活动使社团活动融入社会,增强我们大学生的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

为了充分利用我校“三位一体”的女性/性别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我们于2002年年初就开始在女子学院内实施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已完成三项学生参与科研的基础上,我们又结合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了四项创新项目的申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三项获学校首批。

4.定期的“寒假读书活动”和“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自女子学院成立以来,我们就推出了“两假”的固定活动内容,一是寒假期的读书活动;二是暑假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此,我们一直精心策划和组织,使得每次活动的名称是固定的,但活动的内容、形式,以至结果的总结、表彰每次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5.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活动

自学生会成立以来,我们在注重传、帮、带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学生组织策划能力的培养,本着“出点子,不出思想;出思想,不出策划;出策划,不管实施”等原则,引导学生会的全体干部发挥出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有意的活动。如由学生会组织的“幸运康乃馨”母亲颂系列活动、“爱心跳蚤市场”活动等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我校女子学院目前这种教育和培养模式本身是一个特色,但这个特色只是形式上的,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其在具有形式特色的基础上,做出具体内容上的特色。这两种特色结合在一起,相互依托,将成为大连大学女子学院的独特培养模式。

上一篇:浅析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下一篇:介绍韩国大学建筑系教育情况与体系——以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