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背神经卡压致颈肩痛的治疗观察

时间:2022-04-18 05:13:44

肩胛背神经卡压致颈肩痛的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9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61-02

颈肩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漫长,临床表现多样化。常将本病按颈椎病、颈肩背肌筋膜综合症、肩周炎等治疗,但部分病例则疗效欠佳。国内陈德松等[1]提出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胛背神经卡压)的概念。我院门诊骨伤科自2010年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加强刺激手法松解对19例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男7例,女12例,年龄21-59岁,病程半年-2年。其中单侧16例 双侧3例。其临床表现:①症状:颈肩部不适酸痛上臂后伸、上举颈部牵扯感,肩部无力并手麻。②体征T3-4棘突旁3cm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有明显压痛点。特殊试验:Wright试验阳性15例,Adson试验阳性4例③特殊检查:颈椎片12例正常,4例退行性变,3例C7横突过长;肌电图:11例第一背侧骨间肌及小指外展肌有纤颤点电位。

治疗方法 ①明确诊断,依据上述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②病点阻滞,定点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及患侧T3-4棘突旁3cm;③药物配制,给药量为2%利多卡因2.5ml+地塞米松2.5mg+生理盐水10ml每点3~5ml,每3天一次,3~5天为一个疗程;④手法松解治疗,手法推拿松解背阔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⑤教患者颈部锻炼操。

2 结果

13例患者所述症状消失,相应体征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相应体征大部分消失;1例无效。有效率94.7%。

3 讨论

肩胛背神经在距椎间孔边缘5~8mm,自C5外侧生出后进入中斜角肌,在中斜角肌内斜行行走约5~30mm,最后钟末支与胸长神经合干。当C5神经根受压时,起源于颈神经根的肩胛背神经首当其中,产生背部不适、酸痛及从颈部向背部的沿肩胛背神经走行压痛。继之,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C5的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亦受累造成肩外展肌的下降。

周围神经卡压诊断一旦确立,即可选用封闭疗法加手法推拿松解法,其封闭点位肩胛背神经受压的穿中斜角肌及肩胛内上角内缘处,此处也正是压痛最明显的部位,也正好符合解剖学。

选用神经阻滞术将消炎镇痛液直接注入神经外膜下、束间、周围软组织内。加用强刺激手法时由炎症、粘连、卡压致神经病变引起的颈肩痛,起到了有效的治疗作用[2]。19例患者明确诊断后,按上述方法治疗,18例有效,1例无效,劝其手术治疗。

总之,我们认为颈肩病不一定就是颈椎病、肌筋膜综合政、肩周炎,需认真检查,排除神经卡压疾病;肩胛背神经卡压疾病,保守治疗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可门诊救治,在保守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确实治疗,无效应劝其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德松,曹光富,主编。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8-46

[2] 李仲廉,华勇,主编,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92-295

作者单位:638500 邻水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 下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