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特质,提升名著类文本的教学效益

时间:2022-04-18 04:31:28

【前言】把握特质,提升名著类文本的教学效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名著的文本大都选自我国传统文化名著。由于这些名著在表达习惯、语言词汇上与当下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对学生而言,阅读原文就造就会造成相当大的阅读障碍。基于这种情况,编者在编选这些这部分课文时,就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与调整。虽然删...

把握特质,提升名著类文本的教学效益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就应该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所继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就大量选用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著类文本,旨在通过对这一类文本的教学体悟与感知,为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很多教师对文本认知把握不准,对阅读教学的本质了解不够彻底,所以在教学名著类文本时常常会犯下顾此失彼、张冠李戴的错误,从而导致名著教学效益严重下滑。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梳理线索,复述课文

名著类文本大都属于记叙性文本,有着典型的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等诸多元素。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紧扣记叙文教学的特征,引领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出故事发展的情节,为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很难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应的复述线索,这对于学生整体感知内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紧扣文本故事的特质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之间的交融点,在寻找两者之间的交融点之后,为学生梳理相关的复述线索,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走进文本,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基本情节,为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就紧紧地引领学生从文本的结构入手,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并相应地提炼出这一层面所对应的标题,从整体上梳理文本的内容。随后,教师引领学生从对应的标题入手,将四字标题拓展成为一句完整的话,最终借助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的顺序引导学生,将完整的话组织串联成为一段完整的话,在梳理文本内容的同时,借助复述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性解读效果。

二、对接原文,类比辨析

名著文本大都选自我国传统文化名著。由于这些名著在表达习惯、语言词汇上与当下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对学生而言,阅读原文就造就会造成相当大的阅读障碍。基于这种情况,编者在编选这些这部分课文时,就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与调整。虽然删减、调整之后的文本保留了文本的基本风味,但是对学生阅读原著却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教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名著原文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引领学生将教材文本与原著原文之间完成对接,最终在拓展补充、辨析对比的方法下,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为学生拓展补充了名著原文当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三个人物的外貌描写。补充的两个语段,很多的词语表达非常精准、丰富,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存在生僻字词过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旦出示原文,首先就应该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诵读,在整体了解其大意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深入地进行品味与感知,从而促进对原著中语言的吸收与积累。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将人物的外貌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有效的对接,紧扣人物的行为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物外貌的描写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人物的个性。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眼光仅仅局限在教材课文中,而是广泛地与原文M行对接类比,从而为学生拓展了阅读教学的丰富资源,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紧扣文体,积累方法

苏教版教材中所选用的名著类课文基本都是来自古典名著小说。这一类文体的教学,有着其独特的文体标准与要求。因此,教师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三个维度引领孩子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积累阅读名著小说的阅读方法。

以选自《儒林外史》的《少年王冕》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将教学的焦点设置成三个板块:首先,关注故事的情节。课文以少年王冕的年龄为顺序,着重描写了其辍学放牛、学画荷花两个故事,但作者并没有在每个年龄段平均着墨。因此,教师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提炼出课文未写、略写和详写的内容,从而感受作者在取舍以及详略安排上的智慧。其次,关注人物的对话语言。正所谓“言为心声”,教师紧扣人物语言,特别是王冕与母亲对话的内容,在感受王冕善意谎言的背后,所蕴藏的对母亲的孝顺之心,从而更好地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课文中一段关于荷花的描写,在感受其自然之美时,更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池荷花正是王冕学画的契机,也是对王冕人格的写照,更是对往年人生经历的一种暗示,从而将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品性结合起来,洞察作者借景喻人的创作方法。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选自经典类名著的课文,理应成为学生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点。因此,我们应该着重聚焦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名著类文本的认知,把握其特点,从而展开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临泽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弹性入学”是否值得期待 下一篇:多彩游戏,点亮幼儿精彩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