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网》译文的文体特点研究

时间:2022-04-18 01:50:25

《夏洛的网》译文的文体特点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因其读者的特殊性成为文学翻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却常常忽略的组成部分。从晚清时期开始至今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己有百年历史。儿童文学翻译不仅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要容易让孩子们接受,符合儿童语言特点也是作品能否吸引儿童读者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文学文体学视角出发,以《夏洛的网》译本为例,分析其词汇使用、句子处理和修辞等文体特点,探索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文体特点儿童文学翻译《夏洛的网》翻译策略一、概述

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具有丰富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适合于儿童阅读理解和欣赏,悦心益智,寓教于乐,使儿童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又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儿童文学的语言有其独特性,因此对儿童文学翻译来说,要根据儿童的语言特点,译出儿童能够理解、喜爱的语言和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在词汇使用、句子处理和修辞等特点,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二、《夏洛的网》译文的文体特点分析

1.叠词与拟声词的巧妙结合

儿童文学作品中,通过运用拟声词和叠音词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任溶溶的译作中就大量的使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原文:Rain spattered against Mrs. Zuckeman’s kitchen windows and came gushing out he downspouts.(2008:24)

译文:雨水噼噼啪啪地打在朱克曼太太的厨房窗户上,咕咚咕咚地涌出水管。

“噼噼啪啪”和“咕咚咕咚”模仿了下雨时的声音,使声音和意义联系起来,将拟声词和叠音词巧妙地结合起来,其效果悦耳动听、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这样的描写儿童容易理解,增加孩子们的想象,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长句的处理

儿童的语言比较简单,而英文的原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长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将长句进行拆分,便于孩子们理解,从而不会使他们失去兴趣。

原文:The childrengrabbed each other by the hand and danced off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erry-go-round,toward the wonderful music and the wonderful adventure andthe wonderful excitement,into the wonderful midway where there would b no parents to guard them and guide them,and where they could be happy and free and so as they pleased.(2008:112)

译文:两个孩子手拉手,朝着旋转木马,朝着美妙的音乐,朝着惊人的冒险。朝着奇妙的兴奋地.蹦蹦跳跳地跑去,跑进那神奇的游艺场。那里没有爸爸妈妈保护他们,指点他们,他们可以快快活活、自由自在,爱干什么就干。(2008:261)

这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句,任先生把他拆成了两个句子,用排比句代替了并列结构,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孩子们容易理解。

3.修辞方法的运用

儿童文学作品中会大量运用修辞手段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修辞的运用也是《夏洛的网》译文的重要文体特点。

原文:“In a forest looking for beech nuts and truffles and delectable roots,pushing leaves aside with my wonderful strong nose searching and sniffing along the ground,smelling,smelling,smelling…”

“You smell just the way you are ,remarked a lamb who had just walked in.“I can smell you from here.You’re the smelliest creature in the place.”(2008:54)

译文:“上一片森林去找山毛榉果子、块菌、甘美的树根,用我了不起的有力的鼻子拱开树叶,在地里又嗅又找,闻啊,闻啊.闻啊.闻啊……”

“你自己的气味就够闻的。”一只刚进来的小羊羔说。“我老远就闻到你了。你是这里最臭的东西。”(2008:206)

威尔伯说的“smell”和小羊的“smell”的意思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用鼻子去闻”。而后者指的是威尔伯身上的气味。译文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使“闻啊,闻啊,闻啊,闻啊……”与后文中的“气味就够闻的”构成呼应。双关修辞给文章制造了幽默的效果,自然会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三、结束语

通过对《夏洛的网》译文的文体分析,我们发现,叠音词和拟声词的巧妙结合可以绘声绘色地向孩子们描述故事的内容;长句子的拆分降低文章的阅读难度,提高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只有充分把握这些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用符合儿童语言特点的语言把原文的语体和风格表达出来,才能得到译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Lyle F Bachman.语言测试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任溶溶.夏洛的网(英汉双语珍藏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吴艳辉.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J].四川学院学报,2007,(10).

上一篇:中外文化比较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楚镜形态的审美与图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