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4-18 01:41:18

关于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思考

摘要: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 提问能力 培养 思考

提问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品质。“学贵有疑”,提问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实现创新的前提。宋朝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从培养兴趣着手,使学生乐于提问

培养兴趣是提高提问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对提问产生了兴趣,并能从质疑和教师的回答当中得到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才能让兴趣成为学生不断质疑和提问的动力。为什么很多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动画片有浓厚的兴趣,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极大的快乐,能够从中得到精神的安慰和无比的快乐。当学生一开始向教师提问后,如果能获得教师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教师对学生能有意给予正面的肯定和合理的表扬,这会让学生觉得向教师提问是一种找回自豪感和感到“很体面”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兴趣的带动下激发他们不停提问的主动性。

二、从营造氛围着手,让学生敢于提问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载体。只有在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当中,才会让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有提问的想法,从而消除部分学生上课因胆子太小而不敢提问的顾虑。这就要靠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对教学本身有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产生一种想要探讨问题的想法。和谐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和学生很亲近,没有太大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到如同在和蔼的爸爸、妈妈跟前一样很自然地发问,很正常地交流。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既有知识又很亲切,如同自己的好朋友一样能解决自己心中的每一个问题,从而也就能有效促进学生自发的提问了。

三、从保证时间着手,让学生能够提问

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要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有足够而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时间过于紧张,就会使学生有提问的想法而没有发问的时间,从而压抑学生提问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以后提问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提问的时间,让心中有疑问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四、从合理评价入手,让学生愿意提问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调动学生提问兴趣、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争做优秀提问者”评比活动,教师要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从来不发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从而大大增加提问者的成就感。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让学生感觉到善于提问是优秀和进步的表现,是钻研和勤学的象征。

小学教育是人生的起步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敢问、想问、愿问,而且会问。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相关思考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