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浅析

时间:2022-04-18 12:43:28

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浅析

摘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扩大内需消费时,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农村市场是不可忽视。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消费观念保守,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消费与城镇消费增长差距不断扩大,成为扩大内需的短板,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因此,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为调查对象,关注衡阳农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这对衡阳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农民权益保护

一、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1.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现状及实证分析

2014年衡阳市农民人口为375.98万人,约占衡阳市总人口数的60%。可支配收入13242元,与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6元比较差距不大。为了能更加掌握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情况。调查地点选择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5个农村人口最较多县,发放问卷200份。问卷中主要包括个人及家庭基本状况,收支情况,消费结构和水平,消费习惯,社会保障等。

通过实地调查,农民平均家庭年收入集中在20000元-60000元之间;收入的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两个方面;在支出方面主要是购买家庭食品,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子女教育经费及人情开支等方面;在收入有结余的情况下,超过半数以上的人群选择存钱储蓄,而不是做投资或者进行消费;在对不进行消费因素的选择中,大部分人选择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交通条件影响等;80%的人选择如果收入增加,收入稳定,社会保障健全会增加消费支出。

2.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特点分析

此次调查反映衡阳市农民消费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消费观念有所转变。农民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改变以往先看价格后看产品的消费习惯。同时随着收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选择的消费产品由实用型逐渐向高端舒适型发展。电脑,高档手机,高档家电,高档家具在农村消费市场慢慢畅销起来。

第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在实证调查中,农民消费偏重于物质消费,如盖房、娶媳妇和生娃等,而对精神消费并不重视,甚至不加以考虑。而大操大办攀比消费现象在农村里面却十分普遍。特别在婚丧嫁娶及人情消费消费占农民消费支出绝大部分。

二、影响衡阳市农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

1.收入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收入渠道的单一,收入的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整体水平较低。低收入制约了其消费观念的开拓和消费思维的更新。另一方面,受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影响,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2.消费观念因素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农民以节俭为主,消费更加注重物质消费。在部分农村地方,农民对婚丧嫁娶和封建迷信活动大操大办,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过度的人情消费,及现象屡禁不止,这些不健康的消费加重了农民隐形的负担,使农村的生产、收入、消费形成了不协调的怪圈。另外,面对孩子越来越高的学费、房价的上涨以及红白喜事盲目攀比的费用都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储蓄成为农民“最佳选择”。

3.社会保障因素

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保障。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惠及率不高。以医保以而言,报销手续繁琐,报销的门槛高,大病医疗的种类少等问题,让部分农民不愿意参加医保,怕拿自己的保险去补偿别人,没生病就浪费了。加上农民收入不稳定特性,造成农民对未来生活缺乏安全感,从而将储蓄作为首先,不敢轻易去消费,更不用说“超前消费”“负债消费”。

三、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建议

1.拓宽收入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民的收入,重点应取拓宽收入领域,不断开拓和寻找新的途渠道。随着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纯收入增长的“引擎”。一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剩余劳动的转移工作,保护农民权益。另一方面,为回乡创业与就业的农民提供政策性支持与岗位就业服务。

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完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当前农民大量财产的空置问题。通过市场的自由流转,让农村居民土地、房屋等大量空置财产农村居民财产的真正价值在市场中得到良好发挥,使更多的农民在财产转移中受益。

继续扩大对农民的财政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政府应继续实施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种粮的农民的直接补贴;继续将资金投入到用于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加大对农业新技术应用的直接补贴等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的目的。

加快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探索出适合衡阳市农民财产性收入非常规增长的金融保障新途径。构建有序的农村市场秩序,为农民合法的财产转移营造并提供宽松、良好的农村金融投资与交易市场环境;不断改善面向农村市场或专属农村市场的金融服务,从而达到推进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实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超常规增长。

2.树立科学消费观,改变传统消费观念

树立科学消费观,首先须加强农民日常消费活动的引导。当地政府管理机构加强对科学的消费理论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对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引导,抑制不良消费现象的发生。积极树立科学消费的先进典型,让农民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科学合理消费所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同时通过宣传反面事例,让农民自觉摒弃不良的消费行为。其次,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等理论知识,宣传普及科学的消费知识,引导当地农民树立正确科学消费观念,拒绝盲目消费,铺张消费,攀比消费。

最后,多开展丰富的科学文化活动。农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场所缺乏,休闲娱乐方式单一,于是赌钱打牌成为农民主要消遣。这不仅增加家庭的负担,还不利于家庭的和谐。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培育农村新型消费热点。从众消费与跟风消费,是农民消费特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应该密切注视农村消费市场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及时出台消费政策,挖掘农村消费热点,并加以推行。如积极推动和完善“汽车下乡”、“家电下乡”、“钢材下乡”等容易促成农民消费热点的惠农政策。整顿消费市场,肃清不合格产品。农民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环境不配套之间的矛盾逐年彰显。以往企业与商家不重视农村消费市场,甚至将农村市场当作滞销的产品的“清理站”,假货山寨货销售基地。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热情,也扰乱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侵害农民权益。第三产业承担着接受新增和转移劳动力的重任。为了缓解衡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时的就业压力,以及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一个可行性的选择。可以通过减免税收、重点培养、大力扶植、一帮一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第三产业当中的个人生活服务业以及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业,从而达到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而这些第三产业在农村扎根发展,将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给了农民一个稳定的“托底”。能在当农民老了不能再劳动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有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来源,又使得农民对疾病,老年失孤和灾害有了较稳定的预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也让农民在消费时更加有底气,从而加大对消费的支出。

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加大中央和地方则政的支持力度和补贴水平。简化报销手续,低报销的门槛,增加大病医疗的种类。第二,改革传统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救助。

参考文献:

[1]孙皓,胡鞍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长效分析[J].财政研究,2013.

[2]梁向东,梁小利.湖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4.

[3]温涛,田纪华,王小华.农村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的总体影响与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

[4]厉以宁.消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张妃(1983- ),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教师,研究领域:农村区域发展;屈怡(1984- ),湖南衡阳人,现任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教师,研究领域:法学、经济学

上一篇:垄断未来餐饮市场的两种业态 下一篇:皖北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