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

时间:2022-04-18 11:13:15

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语交际,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著名的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修订版的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课改以后,“口语交际”成了教材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课改以来,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本文拟针对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口语交际教学策略谈一些建议。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教研的氛围不浓。纵观当下的各级教研活动,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市、省乃至跨省的教研活动,极少见到有围绕口语交际开展的教研活动。大多的教研活动还是围绕阅读和写作来开展。这就表明研讨的氛围不浓。

2、重视的程度不够。我们的教师大多喜欢研究考试。一般情况下,口语交际不列入书面考试。大部分教师就“睁一眼,闭一眼”地“混过去”了。有的教师干脆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有的教师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说话课,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说就算完成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教师对口语交际的重视停留在意识层面,真正的口语教学实践并没有有效地展开。

3、口语交际的主题单一。大部分教师以完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为目标,很少去联系现实生活,确立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

二、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1、紧扣生活,精选话题

话题是口语交际课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好的话题也就没有好的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上,有时出现“冷场”,学生有时无话可说,都和所选择的话题有关。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安排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为例。话题是“学会请教”。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又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去请教别人。在请教时,要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课标指出:“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唯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可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学生能说、喜欢说的话题进行训练。话题应该是多元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真实;应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有价值的典型话题。比如,我们可以选择问题、雾霾、禽流感等话题组织学生谈论。

2、创设情境,模拟训练

修订版的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情境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它是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情境(环境)中进行的。否则,也谈不上口语交际。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一次完整的口语交际活动,给学生创造一种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像苏教版教材中的“学会安慰”“学会请教”“学会赞美”等话题,教师都可让几名学生在教室内进行模拟训练,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不能让少数的优等生的模拟训练充斥整个课堂,其他的学生成了“观众”。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各小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实践。教师要作为一名听众,其中的一员,与学生融为一体,努力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和自信,让每个学生想说敢说。

3、进入社会,实战练兵。

生活是现实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口语交际是无法预设的,因为还要看谈话的对象、时间、心情、环境。这就显现出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和不确定性。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写道:“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把握,还包括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人语言手段和副语言手段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要想在不同场合和环境中做到侃侃而谈、应答自如,需要个体亲自在口语活动中通过大量的口语实践。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没有读过什么书,有的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他很会说话,善于口语交际。他的这种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大量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不进入社会与人交流,不参加口语交际实践,是很难形成口语交际能力的。个体的亲身实践是口语交际能力获得和提高的最主要途径。就像一个人学驾驶,不可能一直在训练场进行训练,师傅最终是要带着你到公路上学开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开展调查、采访、宣传等活动,或引导学生在家庭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在实战中锻炼。教师可指导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活动:1、准备采访(交流)题目;2、进行实际采访(交流);3、汇报采访(交流)经过,谈体会。利用课余或节假日开展口语实践活动,让学生与人打交道,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让学生明辨是非,从中受到教育。

口语交际能力关系着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的历练。钱梦龙在《论训练为主线》一文中写道:“训练从本质上说,是人类为改变自身的自然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了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和实践。”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和实战训练,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经验、形成能力,真正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幸福地生活。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八坼小学 江苏】

上一篇:专研教材 精心设计 下一篇:指上功夫 神游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