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苟延残喘

时间:2022-04-18 09:53:54

豌豆荚最终败给了应用分发市场商业模式的缺陷。此时此刻,对它而言,“嫁给”阿里或许是一个最佳选择。

7月5日,豌豆荚正式宣布,其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以下简称阿里移动),双方已经正式签订并购协议。这就是商业的本质,从估值最高15亿美元到最后以2亿美元贱卖,豌豆荚恐怕实在是说不上成功。更何况,在这其中,有多少投资商也是这场失败生意的注脚。

王俊煜的那些猫现在还好么?

“比王俊煜更出名的是他的猫”,这是诞生于2009年豌豆荚刚推出不久之后媒体对豌豆荚的赞美。彼时,作为李开复和创新工场最“宝贝”的项目,豌豆荚给整个互联网注入了最小清新的空气。

在产品上,豌豆荚抓住了智能手机普及时期与电脑连接的红利。虽然当时的91手机助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高于豌豆荚,但是凭借简洁、清新的设计,豌豆荚迅速成为了市场和用户的宠儿。

然而,一切幻象的破灭要从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手机助手开始。当时的BAT还在寻找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就有传言,腾讯和阿里分别开出了15亿美元的价格寻求收购豌豆荚……同样是10亿美元的巨额现金、同样是高管和员工们的转手套现,但是豌豆荚的决定是:放弃!

或许是因为豌豆荚在当时有着足够的资本吸引力――在2014年,完成了总额为1.2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王俊煜仍旧驰骋在豌豆荚的世界。

就这样,从2014年开始,王俊煜带领着他们的豌豆们,开始爬梦想中的那座高山――虽然它可能压根不存在。

其实,支撑豌豆荚选择不卖的底气还在于曾经在谷歌就职的王俊煜对于移动搜索的期望。豌豆荚最早用于实现移动搜索的方法是从视频搜索着手,它采用的方式是基于跨应用搜索的理念,通过搜索各个视频网站的内容反馈给用户。

但这种内容搜索的方式在实际场景中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对花了大笔的版权费做起来的视频网站来说,很难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让他们给豌豆荚增加一个上游入口;另一方面,视频网站本身自带的全网搜索功能,让豌豆荚这样的搜索功能有点鸡肋。

之后的2015年,豌豆荚曾围绕应用搜索业务孵化出了豌豆荚一览、Snap效率锁屏、开眼、Snap Tube等多款产品,甚至采用分拆的方式让这些产品自主发展,但最后都不温不火。

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乌托邦式理想。它的错误不是整个公司在推进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在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偏差。

豌豆荚在当时之所以能够如日中天,出色的产品体验固然重要,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站在了“风口”――BAT们刚刚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来临,正在焦急地为自己的核心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登陆;手机厂商还在为硬件利润打嘴仗,并没有“应用商店能够赚钱”的想法……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成就了彼时的豌豆荚。

然而,在2014年之后,我们看到,腾讯推出应用宝,几乎动用了腾讯所有的资源,记得当时微信好几个版本更新,都是在应用宝独家首发;百度收购91助手之后,百度利用页面搜索为百度助手导流;360用安全裹挟着用户,一次又一次的以安全之名让用户下载360手机助手;就连反应最慢的手机厂商,对于应用商店的重视也超出以往……对比这些,豌豆荚除了小清新之外,还剩下什么优势呢?

当一个产品被赋予了超出它本身范围以外的期望,并且错过了最好的逃脱时机,那么这款产品到最后一定会是悲剧。

豌豆荚是一个让人值得怀念的公司,同时又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故事。相信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大家一定会想到曾经有一个很文艺范、很“谷歌范”,叫豌豆荚的公司,曾经给这个寸土必争的互联网江湖带来过一抹亮色。但同时大家也会念起,曾经这样一个潜力无限的公司却有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

上一篇: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几点... 下一篇:零售进入全渠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