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生成 强化思维创新

时间:2022-04-18 08:02:52

注重课堂生成 强化思维创新

摘要:课堂生成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非常规思维是课堂生成的核心,也是创新的起点,创新离不开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有效条件,促使生成走向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创造;激发学生不断生成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高见的“平台”。课堂“生成”必然成就思维的创新。

关键词:课堂生成;非常规思维;创新思维

深化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是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对教育者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方法的创新,二是学习方法的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该是每位教师着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利用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浅见。

一、课堂生成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

课堂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精彩的课堂生成,体现的是学生的非常规思维。而对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善加培养,就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生成与创新的交集就是产生课堂新问题和新情况的非常规思维。生成作为创新的前提,如果是合理的生成加上有效的条件,必然会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思维在本质上是非常规思维,而突破常规的意识和勇气往往是非常规思维的重要条件。课堂中的生成往往是非常规思维下的产物。有了课堂生成,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非常规思维是课堂生成的核心,是创新的起点

人们的思维活动存在着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形式。一般认为常规思维是一种惯性思维,是人们沿着习惯性的思路思考的思维方式,而非常规思维则是与惯性思维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即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按照常规的思路思考问题的,这种思维比较经济、有序、保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常规思维造成的思维定势就束缚了人们的思路,影响了人们的创造性,这时就得试一试非常规的思路。非常规思维可能“生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课堂上的很明显的错误,没有生成的价值的;而另一种则是本文着重要阐述的,一些貌似错误却隐含着无限创新的“高见”和“问题”。对这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问题”,作为教师,应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把它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有效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它擦出的火花燃烧起来,使它成为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而这些“高见”和“问题”来源于学生对“自我”的超越和“常规”的突破中形成的非常规思维。

三、创设有效条件,促使生成走向创新

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是师生教学互动下出现的产物。生成的出现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而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获得有时也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有的甚至是歪打正着。因而,生成与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在课堂上多创设生成,并善加控制与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课堂生成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生成也会蓓蕾绽放。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气氛是课堂的一种综合心理状态。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气氛:有的拘谨而呆板,有的积极而活跃,有的冷淡而紧张,有的温暖而融洽。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及童心为主旨与学生接触交流,这有助于学生对你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良好的协作意识,出现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达到探索问题的最佳情景。让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涌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汲取,形成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知与未知的矛盾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认知的需要。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激发学生树立勇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疑问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疑问,诱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有所作为的探索者,使主体性发挥得到实效。当学生的质疑有一定创新萌发时,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去体验成功的滋味。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质疑等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对于问题的解答,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对比,打破常规,发现问题,进行转化;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相关模型进行联想,大胆猜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对现有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的知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首先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创造性的激情,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宽松的、适合探讨与思考的环境,使课堂生成必然成就思维的创新。

参考资料:

[1].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中国教育报.

[2].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方案,教育科研博客.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上一篇:“玩伴言语” 下一篇:中小民企管理应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