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忧虑背后的信任缺失

时间:2022-04-18 07:17:25

奶粉忧虑背后的信任缺失

三月初,香港对内地民众酝酿已达三周之久的奶粉出口限制令开始正式实施。限制令规定,离境人士每天可携带不超过两罐、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的奶粉,违例者若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元港币及监禁两年。

此限令在内地引起轩然大波,随后招来了争议。内地与香港网民在网络上爆发论战,许多大陆民众在网上表达了对政策的不满与不解,很多港民则力挺政策,认为他们的生活需要保障。也有香港本土学者指责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偏离香港自由贸易的原则。

香港未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而出台政策的行为,的确有待商榷。但是与其指责港府的政策,不如反思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管。中国如此多奶商,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却要纷纷为幼儿海外代沟,去香港、澳门甚至出国买奶粉,而不敢给儿童喝国产奶粉?这一行为看似是对国内奶粉的忧虑,背后则是对国内的奶粉甚至整个食品安全与监管体制信心的丧失。

为什么不买国产奶粉?国人是一步一步对国产奶粉丧失信心的。婴幼儿身体抵抗力较为薄弱,倘若其喝的奶粉有问题,更容易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家长也更加敏感。国人最早对奶粉的大规模关注,始于2004年的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其时百余名婴幼儿因为劣质奶粉获病甚至死亡,引发媒体与社会关注。之后断断续续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奶粉问题都不曾间断,直至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彻底摧毁了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并且引爆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2008年针对“三鹿奶粉事件”的问责力度虽前所未有,却并未根除奶业顽疾。2010年,宁夏等省份甚至仍有大规模的三聚氰胺奶粉出现,而国内知名品牌婴幼儿奶粉“汞含量超标”、“黄曲霉毒素M1超标”等新闻时至今日仍不时见诸报端。

不仅是国产奶粉,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品牌也逐渐丧失了国内父母们的信任。国外的一些罕有问题发生的大品牌奶粉诸如雅培、雀巢、美赞臣,国产化或分装进入国内后,经常被媒体报道出现质量问题;而荷兰的美素奶粉更是多次被发现奶粉中有虫子与异物。之所以众多父母奔向香港去购买婴幼儿奶粉,香港税制简单,价格相对低廉还是其次,关键是香港市场上销售的奶粉执行的是欧盟乳制品检测标准,而且港府对于奶粉有一套完整的检验体系,其监测与监管执行都非常严格。

反观国内市场,奶粉之所以逐渐丧失民众信任,主要问题有三。其一,乳制品监测标准较低。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奶粉,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执行的都是内地的检测标准,而部分指标被业界质疑遭受大奶商“绑架”而标准偏低。我国奶粉标准里对某些指标的要求比香港及欧美市场执行的标准低,或者是没有硬性要求,一些外资品牌出于成本考虑会按照中国内地的标准来提品,还有很多外资品牌采取的是奶源进口、国内分装的方式,而这些奶粉的国内工厂基本上都会参照国内标准。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品牌的奶粉,内地民众要到香港去购买的原因。

其二,监管不严。2004年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奶粉事件”,斥责劣质奶粉生产商的声音不绝于耳,却鲜有媒体质疑监管的报道:这样的奶粉为什么能被生产出来,还能在三线城市与农村的市场上进行大规模销售?从2008年到现在,问题奶粉始终能出现在市场上,政府的监管缺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三,处罚力度过轻,导致问题一再发生。在香港或是国外,倘若奶粉等食品出现问题,公司都是立刻召回产品查明原委并给出合理解释。而在国内,倘若出现问题奶粉,中外公司都学会推诿扯皮,发表声明撇开责任,等风头一过,事件大都不了了之。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看似处罚力度很大,实则奶农成为了最大的替罪羊。而被处罚的官员,近两年早已纷纷复出,如此行为,很难给出民众合理解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什么在国外循规蹈矩的大品牌到了国内就频现问题?个中原因值得深思。我们要重新建立起民众对内地市场的信任,首当其冲是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保证监管与处罚的到位,这样才能让国人放心。此次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原来分散的监管职能,已经迈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上一篇:堰塞湖的堵与疏 下一篇:新形势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