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甄别会计信息的真假

时间:2022-04-18 05:56:18

浅议如何甄别会计信息的真假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所发生的财务状况,可以成为企业管理者合理安排资金、全面规划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不能发挥上述作用,反而还成了违法违纪者用以夸大成本、虚增利润、隐匿资金和转移财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甄别;虚假;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不真实,是虚假的会计信息。首先会计信息失真是其提供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造假所致,虚假会计信息是其提供者主观意愿追求的结果;其次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造成的。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都会形成不良的影响和结果,但这两种类型的会计信息之间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显然,在实际工作中所说的虚假会计信息是指的第一类,我们必须依法予以抵制、查处和清除。至于第二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我们尚需期待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以使其失真程度降至最低。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指出,这两种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并非毫无联系,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是通过第二种所采用的主观判断和估计等方法来进行并完成的。这无疑给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提供了借口,同时也给我们正确甄别两类不同性质的会计信息失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和困难。正确区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目的出发来考察会计信息失真是否是其提供者的主观愿望,是以获取单位或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舞弊欺诈行为,还是单纯由于业务技术水平而出现的方法选择不当或计算错误;二是从其过程和结果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是否违法违规。造假者不仅在目的上出于私利,而且在操作上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这一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相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比推断其目的更重要。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形式

(1)会计凭证失真。由于工作量和成本的原因,目前查账通常都是采用账、证、表核对的方法,即仅仅利用会计系统内部所固有的勾稽关系来发现可能的舞弊行为,账实核对的方法很少采用(即使采用,其范围也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所以,通过会计凭证造假一般不易被发现。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利用会计凭证进行舞弊成为了最常见的方式。由于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那么,利用会计凭证造假也就相应地分为利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造假两种。第一,原始凭证失真。导致原始凭证失真的手段通常有两种,一是虚构经济业务,其具体表现为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拟经济业务,利用假发票伪造经济业务,利用“大头小尾”发票不反映真实经济业务等等;二是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不匹配,即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反映的业务完全不同企业内部自制的原始凭证,由于不存在交易的对方,造假就相对容易的得多,尤其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大、环节多、成本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时,内部交易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就容易被人操纵、利用和控制。第二,记账凭证失真。记账凭证是单位内部自己填制的用来指明账簿登记方向、金额和科目名称的一种自制凭证。记账凭证处于原始凭证到会计账簿的中间环节,它除了具有对原始凭证进行汇总的功能外,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记账,即提供记账的依据。由于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来填制的,单纯造假比较困难,所以,记账凭证造假通常是以会计科目选择错误的形式出现的,以此来达到调整账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目的。(2)会计账簿失真。会计账簿造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账目分类错误,其具体表现为故意混淆运用会计科目。故意错误运用会计科目来记账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实现对会计报表的操纵,如将资本支出作为收益支出入账来低估利润等;另一个目的则是为了捣乱整个账簿体系会计数据的逻辑关系,使人们无法理解所看到的会计数据,自然也就无法对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另一类是设置多套账。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设置不同的账簿,是当前账簿造假最通行和常见的做法。设置多套账的目的都是出于私利,为了不被发现,各套账之间自成体系,时而公开,时而隐匿,隐蔽欺诈性极强。(3)会计报表失真。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之一,报表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会计信息。可见,会计报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制造虚假会计报表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自始至终地人为操纵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最终是虚假的会计信息;二是更为拙劣的手法,凭空捏造会计报表。当然,对于一些控股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而言,还是可以选择一些“高明的技术方法”来操纵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的。也就是说,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都不失真的情况下,会计报表失真仍然存在技术上的可能。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除了单纯的业务、技术原因外,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也不管其手段如何高明,都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而人为造成的。如果说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个别现象在所难免,那么,这种情况一旦发展成为一种普遍蔓延的趋势,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上一篇:对我国会计工作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探析 下一篇: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