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设计,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有效性

时间:2022-04-18 05:10:28

梯度设计,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有效性

摘 要: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由易而难、层层递进,通过有梯度设计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关键词: 梯度 活动方式 活动问题 活动主体 语言技能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和指导教学活动时,要使语言实践活动环节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巧妙设计有梯度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降低交流难度,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及能力差异,有意识地体现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使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一、优化活动方式,层层递进

1.动画为先。活泼生动的动画总会牢牢抓住学生眼球,深深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

2.了解大意。观看、倾听故事动画后,再进行全文的阅读浏览。

3.理解课文。对于文章的重点难句、复杂的句子结构,教师通过设计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分散难点,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或回答关键问题。

4.巩固全文。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字材料进行有声的朗读,可以是跟录音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并行,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板书、图片等帮助下复述全文。

5.拓展升华。可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改编结尾、猜测故事结尾、表演故事,等等。

如我在执教译林版英语四下Unit 8 “How are you?”的Story time时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

活动一:(视听)看课文动画,回答下列问题。

(1)Who is Yang Ling calling?

A. Her grandma. B. The doctor. C. Miss Li

(2)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A.She gets up late. B. She is ill. C. She is tired.

观看完动画,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回答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这主要讲的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概。

活动二:(浏览)快速读课文第一部分,选出正确答案。

What illnesses does Yang Ling have?

A. She has a cough. B. She has a cold and a fever. C. She has a headache.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读完之后要求学生完成这个选择题。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讲的是杨玲生病向Miss Li请假的事情,通过以上选择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活动三:(细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What does Miss Li say when she knows?

这个问题的答案包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才能找到答案。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活动四:(精读)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两个练习。

课文的第二部分,围绕Miss Li打电话关心Yang Ling展开。对这一段,教师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对该段进行精读。

(1)Is Yang Ling still ill in the afternoon?(No,she isn’t.)

(2)Can she come to school tomorrow?(Yes, she can.)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抓关键词的能力。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圈出回答问题的关键句。

活动五:(朗读)朗读全文,完成填空。

I’m ill today. I _________ come to school. I have a _________ and a _________. Miss Li is _________ to hear that. In the afternoon,_________ _________ calls me. And I’m _________ in the afternoon. I _________ go to school tomorrow.

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读一次课文,小组练读,然后全班齐读,要求学生完成填空。这个填空可以说是对课文的一个概括,但对于后进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方式上,我采用的是独立完成和小组完成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六:(复述课文)这个活动是学生根据表格能够复述课文。通过前面一系列活动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地复述出全文。

以上语言活动设计从多维度精心设计,由易渐难,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系统。

二、设计活动问题,启迪思维

译林版小学英语的每一单元Story time, Cartoon time部分都贴近生活。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

还是以译林版四下 Unit 8 “How are you?”第一部分为例,我是这样设计表层问题和深层问题的。

例:问题一: Read and find the answer.

Can Yang Ling come to school today? S: No,she can’t.

问题二:“Think and say”:Yang Ling has a cold and a fever. Do you have any specific suggestions?

(你有具体的建议吗?)

S1: See a doctor. S2: Drink some water. S3:...

问题一是表层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就能在文本中找出关键句,而问题二则是深层问题,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思考时不但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可以用到许多学过的知识。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种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设置活动主体,合理有效

个体活动和合作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这两种形式应该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当任务比较容易的时候,可以采用个体阅读的策略,当任务具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当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同一种活动可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与同学或者老师合作完成。

如在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 Cartoon time 一课中,学习 “What a big cake!”时,我让孩子们分组画画比赛,有的组把蛋糕画得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漂亮……他们看图后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What a big \ small \ beautiful...!这样通过小组比较合作学习,给爱玩好动的小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使枯燥的句子学起来更有兴致,从而使他们更自觉地运用英语自由交流。

四、训练语言技能,输入到输出

听、读是语言学习的输入,而说和写是输出。一般认为输入要大于输出,这也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在阅读课中也不例外,教师应多设计听、读活动,可以采用看动画、细听、朗读等等输入的方式,输出应该以说为主,以写为最终目的。

下面我就译林版英语六下 Unit 8 “Our dreams”为例,看看各个环节在分配上是怎样进行大量输入而适当输出的。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活动设计需要教师讲究循序渐进,结合学生实际,有梯度,步步深入,从而提高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金华.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七种类型及其运用.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5).

[2]王如英.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问设计的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4).

上一篇:有氧健身操锻炼的价值与方法 下一篇:由医疗保险模式转向健康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