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为何不来敲门?

时间:2022-04-18 05:05:23

沈伟在目前这个单位已经工作5年了,工作岗位与工作内容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他每日只花费很少的精力将工作草草完成,其余时间,都在上网或者聊天。近期,公司发生变动,沈伟所在的部门要被拆分,大家被分流到其他几个部门去。但是让沈伟十分郁闷的是,其他人都很快被几个部门选走了,连刚进来的几个毛孩子都被选走了,而自己却迟迟没有得到一个安排。他本来非常想去M部门,但是M部门的人并未主动邀请他。

沈伟郁闷了一阵子后,终于获知自己的去向。他被单位安排到了一个不咸不淡的部门,做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而这个压根不是沈伟内心的期望。沈伟一直期望可以去更加热门的部门,然后大展拳脚。

如此一来,沈伟有些不知所措了。

沈伟在单位工作5年多了,一直没有升上去,只是能基本胜任工作而已。我相信在刚来公司的时候,沈伟一定也是充满理想和热情地努力工作,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之为“蜜月期”,但是,久而久之,由于自己所期待的成就感一直没有实现,于是,沈伟的热情便会慢慢冷却下来,他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似乎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工作,在这个单位也得不到好的发展。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是说从自身的经历中感知到的对改变自身处境的无能为力。“习得性无助”的人,一般将无法改变自身处境的原因归结为外界,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因此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沈伟便开始变得玩世不恭起来,从此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只是应付一下即可。这种职场现象叫做“工作倦怠”,或者叫“职业枯竭”。

一个上班只知道上网聊天,对工作敷衍潦草的人,会积累多少工作经验?更严重的恐怕是仅仅以这种工作态度便会使人敬而远之,试想有哪个领导会将工作放心地交给沈伟来做?还有,哪个部门愿意要这样一个人来使自己部门的工作氛围涣散掉呢?因此,人们宁愿挑选“刚进来的几个毛孩子”,都不会选择他。

也许沈伟心有不甘,会说以前主要是工作岗位不合适,只要到一个合适的部门的话,他会很努力的。但是人们都喜欢用眼睛去看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听他的表白。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事实上,人们也不会给你表白的机会。就这样,沈伟眼巴巴地成为了“被挑剩下的人”。

其实从案例中我们也看到,沈伟“一直期望可以去更加热门的部门,然后大展拳脚”,说明沈伟内心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还是有追求的,言外之意,恐怕是觉得自己原来的部门没意思。但是,我的感觉有所不同,因为沈伟用“更热门”这个词来形容,而不是“我更感兴趣”或者“更适合我”,“热门”是个外在指标,也许沈伟觉得那里会更受重视、更有机会吧。但是,“更热门”的部门恰恰意味着竞争更激烈、任务更具挑战、压力更大,更难以获得成就感,而这些有可能是沈伟所没想到的。人们也许会说,你连一般性岗位都干不出成绩,遑论在热门的部门?

所以,沈伟之所以有今天的境遇,恐怕要好好检讨一下自身的问题,不能总把不如意的事情归结为外界的原因,长此以往只能永远与机遇失之交臂。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要沈伟在现有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干好,我想会有合适的机遇找到他的。

总之,无论何种境地,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会有相应的收获,而无论找何种借口蹉跎岁月,都只能使自己离机遇越来越远。路都是自己的脚走出来的,怨不得别人。

上一篇:农民不进城击碎中国梦 下一篇:戴夫·麦库:让传统企业满地找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