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18 01:23:18

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如今,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时,政府部门仍存在管制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随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在进行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时,非政府组织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决策的高效率、灵活性和独立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食品安全;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8-0065-02

一、问题的提出

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即对食品安全进行危机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危机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孔雀石绿”事件开始,我们经过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福喜问题肉等都被爆出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危机已成为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国家的国际影响力造成严重的干扰与威胁。

食品安全危机隐患存在于食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而政府部门管制仍有缺陷与不足,随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在进行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时,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决策的高效率、灵活性和独立性,有助于食品安全危机的妥善处理。但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参与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面还仍有所欠缺,本文就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方面应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一)事前危机的预警

事前预警是对食品安全危机遏制的重要手段。要将食品安全危机扼杀在萌芽,就必须要进行提前预警,非政府组织能运用专业知识,结合专家学者调查研究与判断确定实际情况,依据事实进行秩序内的调整,做到将不合格食品曝光,对优秀食品企业进行宣传推荐,对于存在较复杂情况的食品安全问题及隐患可对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上报,以便得到妥善处理。

(二)事中危机处理的协助

沟通作用,即进行信息双向沟通。食品安全直接关系民众生命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政府部门信息延误及推诿将导致民众猜测,易引发社会不安定,而非政府组织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民众反映危机相关信息,降低政府收集信息的成本,协助政府决策,搭建起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从而避免有关情况的发生。协助作用,即提供公共服务与资源支持。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事件爆发时,各类非政府组织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如对病患进行简单救治,统计现场情况等,此外,聚集民间的社会资本,筹集物资资源,组织民间进行慈善捐助。

(三)事后危机恢复的评估

评估是为了促进合作治理的需要。重大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处理后并不等同于事件已画句号,为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非政府组织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进行评估,全面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向政府提出专业性的意见报告,同时,非政府组织通过自我评估来增强自身的效能,使非政府组织能够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更好地发挥重大作用。

三、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危机预警不够重视

食品安全危机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无征兆的结果,它的发生会有一个孕育的过程,而食品安全危机预警通常是自下而上,由内及外的。在食品安全危机爆发前,信息渠道都会有信息进行显示,问题就在于对危机信息的提示不够重视,即对危机预警不够重视,如三鹿奶粉事件完全爆发之前,当地的消费者协会已连续接到少数投诉,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使情况逐步恶化,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后果。

2.危机应急不够主动

通过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福喜问题肉等事件,不难发现,在这些已发生的食品安全危机中,危机处理主要依赖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显得极其被动,应急行动力低下,有些非政府组织处于观望状态,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没有找到很好的参与方式与参与渠道,因此,非政府组织没有主动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危机恢复不够到位

以往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发生后,较少的非政府组织会对危机恢复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和表现评估等,有些非政府组织对外宣称会对事件或对自身组织进行评估,但最后并没落实到位,对于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受害的公众也没有进行后续关注。

(二)制约非政府组织参与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原因分析

1.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传统政府管理思维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扮演角色和作用,政府处在主导地位,也没有给予非政府组织足够重视,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外部发展空间。同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非政府组织的主体地位,使得非政府组织缺乏合理参与的路径,地位尴尬。

2.非政府组织缺乏自治

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监督机制、决策程序、激励机制、财务制度等都不健全,人员老化、财务混乱、管理无序等现象严重。长沙市食品经销商会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未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等原因导致其被长沙市民政局收缴了商会的印章、财务印鉴、登记证书正本。

3.资源不足

这里的资源不足指资金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组织资源不足。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人力资源缺乏专业人才,整体水平不高,资金短缺造成的留不住人才、开展不了培训等;组织关系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严重缺乏,缺少国际上的地位和社交关系。

4.社会公信度低下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迅速,但由于组织自身发展欠成熟,社会公众只对媒体认可程度高的非政府组织了解与信任,对其他一些小规模的专业程度不够的非政府组织不认可,或者由于个别非政府组织的不良行为造成负面影响而失信于民,导致非政府组织整体缺乏社会公信度。

四、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发展对策分析

(一)提升自治能力

自治能力是指自我治理的能力,对于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最重要的是其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的完善。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有效运行基本前提,完善管理制度就是完善管理者的选取程序,确立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组织的具体决策程序等。监督机制是非政府组织发挥功效的重要保障。当出现偏差时监督机制就要发挥作用,确保组织行为的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评估机制则是在危机发生过后产生作用,它不仅可以评估组织自身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的表现,还可以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以便发现问题进而加以修正和改进。

(二)增强资源储备

资源储备重点在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三个方面。对于资金的筹集,非政府组织要注重提高其筹款能力,摆脱资金来源单一的窘境,在争取政府资助和社会捐助的基础上,拓宽筹资渠道,发挥市场主导型筹资的能力。对于人才的储备,非政府组织要吸引人才,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做好人员贮备,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对于组织资源的积累,应加强与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交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并重视提高组织自身的国内国际地位。

(三)加强与政府合作

由于目前我国的行政体制还处于“小政府,大社会”的状态,非政府组织需要加强与政府的互动,得到政府在法律法规、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不仅要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更应该辅助政府发挥应有的行政效率和执法威慑力,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增强对食品行业的有力监管,健全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此外,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科研合作,通过项目合作、科研咨询等形式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陈彦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14(9):122-126.

[2]刘青雅.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毛政,张启胜.基于NGO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作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33):157-158.

上一篇:基于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高职《应用文写作》说课稿及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