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

时间:2022-04-17 09:58:22

关于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

摘要:本文对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及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是十分复杂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与气候、环境、地形、地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标准的不断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态度,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公路产品。

1 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高速公路路基是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工程的基础,其作用是承受从路面上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质量和使用年限。时常出现的公路病害如沉陷、变形、开裂、翻浆等,究其原因都与路基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路基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非常重要。

1.1 路基填料

1.1.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进行现场的核对及施工调查,核实工程量,编制土石方调配方案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然后,进行施工测量和放样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和补测、增设水准点、导线点等等。放出路基边缘、坡角、边沟、路堑坡顶、取土坑、弃土场等位置。施工放样所用仪器要经过标定,满足精度要求。

1.1.2 处理基底

清除树根及草皮,路堤基底清理后进行压实,填前压实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经过深耕地段时,需将土翻松、打碎、再整平、压实。经过水田池塘及洼地时,依据具体情况要进行排水疏干、换填、抛石挤淤等措施,确保基底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1.1.3 选择填料

路堤填料要进行以下试验:①含水量、密度、相对密度;②颗粒大小分析;③液塑限、塑性指数;④土的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⑤土的强度试验;⑥土的重型击实试验。

不适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材料有:①沼泽土、淤泥、泥炭;②含有树根和易腐蚀物质的填料;③有机质含量大于的材料;④液限大于及塑性指数大于的材料;⑤含水量过大的材料。

1.1.4 试验段施工

试验段位置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在100~200米左右。试验段所用材料及机械应与未来全线施工时保持相同。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不同的填料,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1.1.5 土方路基填筑

填方作业采用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厘米,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以保证修整路基刷坡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1.1.6 石方、土石混填路堤填筑

填石、土石混填路堤要分层摊铺、分层碾压。每层填料要连续铺筑其整个断面宽。石料饱水抗压强度应大于设计值。不允许将爆破的混合料直接填至路堤,只能将符合尺寸要求的混合料运至填筑层上。

1.1.7 挖方路堑基底处理措施

挖方路堑基底有渗水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措施进行处理,比如进行换填、做盲沟、加深边沟深度等。在土方地段及石方强风化地段,必须超挖,然后进行回填,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

1.2 路基压实

影响土基压实的主要因素是土的含水量、土的性质以及压实机具和压实方法的选择。主要受:

1.2.1 含水量的影响

大量实验证明,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的土体土颗粒最紧密,相对位置最稳定,土体水稳定性最好。因此含水量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决定因素,在施工中应严格掌握和控制。

1.2.2 土质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不同的土质,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是不同的。施工中,对于不同土质要进行分析试验,得出施工中各类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量,作为控制土基压实的标准数据。

1.2.3 压实机具和压实方法路基压实的影响

试验证明,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增加而减少,而最佳密实度随压实功能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含水量条件下,压实功能越大则密实度越高。因此,在缺水地区施工时,土的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时,则可采用增加压实功能的办法来提高土的密实度。如果含水量过大,增大压实功能则必将出现“弹簧现象”,达不到压实效果,又会造成返工浪费。在施工中还应注意在增加压实功能时,考虑土的极限强度,强度过大会引起土基破坏。

1.2.4 压实厚度的影响

对路基填土分层的最佳松铺厚度应根据土质、压实类型,对土基压实的基本要求等因素进行试验,确定适宜的分层压实厚度。在一般情况下,夯实土层厚度不宜超过20cm,光面压路机不宜超过25cm,振动压路机压实土层厚度不宜超过50cm。

综上所述,施工中路基压实,关键是控制最佳含水量,采取分层填土,控制土层厚度,合理选择碾压机具,采用适宜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是土基压实施工的基本要领。

2 路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路基由土质或石质材料组成,因施工的工程量大,工期长,沿线分布不均匀,强度和稳定性受施工和自然环境影响很大。同时由于路用材料的压实性、水稳性差异及路基所处自然环境的变化,常使路基施工出现许多问题。

2.1 路基不均匀沉降

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填料不良,填筑方法不当,压实不足(尤其是小型构筑物的台背回填处),以及软弱下卧层等引起地基承载力不一。

路基沉降,一般不能安全排除,但可采用下述方法减少沉降影响。

2.1.1在河流冲积地带土质存在粉土、有机质土,若用此土质填筑路基,多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此情况应采用好土换填路基或采用改善土填筑路基,能有效减少沉降,保证路堤稳定。

2.1.2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应先探明软土层厚度及地基承载力,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一般软土层厚3m以内的可采用清淤回填土方、石方、土石混合料或砂砾;层厚大于3米的可设置袋装砂井、粉喷桩等,或铺设土工布、土工格栅等方案进行施工。如江南长江冲积平原软基较多,层厚大,采用粉喷桩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不均匀沉降。

2.2 路基弹簧、松散、起皮

这些问题都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通病,形成原因是施工工艺不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填料为粘性土时,在含水量偏大情况下碾压。

2.2.2碾压层下有较弱层,上层碾压时反射至下层。

2.2.3填料中混入高液限塑限的淤泥、有机土等不良填料。

2.2.4透水性能差异大的填料混填。

2.2.5碾压不及时,表层土失水过多。

2.2.6为调高程薄层粘补。

对于这些由于施工工艺引起的通病,在施工中要提高认识,严格控制高程及含水量,杜绝不同土质混填,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

2.3边坡冲刷

在风化营力及雨水作用下,边坡常发生冲沟、坍塌等坡面变形,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使路基失稳,路基边坡防雨水冲刷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路基两侧压实度不足。预防措施有:按设计要求超宽碾压,确保有效压实宽度;保持表面平整,使雨水分散排出,不形成集中冲刷;施工过程中设置急流槽和拦水坝;边坡整修后,防护工程要及时跟上;确保路基整体性,边坡密实,严禁贴补。

以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在施工中选用合理的施工工艺,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规范施工、严格监理,完全可以把这些问题对路基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邢文丽.论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08).

[2] 刘金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2,(15).

[3] 马劲,许文鹏.试论公路工程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上一篇:浅谈住宅地产项目开发 下一篇:在空地非表面开挖建地下车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