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4-17 01:06:32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通过对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浙江这个民营企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的对比,提出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的品牌缺失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强化品牌意识和制定品牌战略,但又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和必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决定采取无品牌战略或者非品牌战略。

关键词:品牌;OEM;非品牌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80-02

1 问题的提出

广东是全国的制造业大省,但是民营企业品牌却很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广东侧重于发展三资企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与浙江相比,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浙江民营工业占48.9%,而广东只有23.5%;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虽然有创建品牌的实力,却没有创建品牌的意识。品牌意识缺失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做贴牌生产而导致的没有自创品牌,另一种是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不重视建立品牌。

2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原因分析

2.1 缺乏创建品牌的意识

在珠三角有相当部分民营企业都是OEM厂商,包括部分生产设备先进、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宁愿贴牌,也不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创自己的品牌上来。通过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就可以获得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机会,投入少、见效快、收入稳定。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过剩、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主要从事OEM生产,设计和销售都由品牌商负责,可以减少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力,减少技术研发、广告宣传、市场销售方面的成本,易于积累资金。在这一背景下,珠三角民营企业大多选择了OEM经营模式。客观地讲,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OEM拉近了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也解决了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的问题。

2.2 生产中低档产品企业

(1) 企业家缺乏远见。珠三角有很多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初期从事个体工商户和创办民营企业的先行者,凭着一股闯劲或一门专长创办企业,他们立足于夫妻店、父子兵的家族式管理,小富即安,没有强烈的创一番大事业的愿望,个人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高新科技知识和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不少学者认为,珠三角的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牌缺失,发展后劲不足,都与企业家素质有着直接关系。

(2) 缺乏争创品牌的社会氛围。广东民营企业品牌意识薄弱,跟政府部门扶持力度不够有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主体,政府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但这种风气目前在广东还没有形成。

(3) 没有创建品牌必要的特殊行业。品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企业及其产品培养忠诚顾客,对于某些特殊的行业和产品而言,品牌就很难通过产品的销售来体现其价值了,例如同质化程度高、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比较敏感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产品的品牌就不可能为企业带来多少额外收益。此外,那些从事中间部件生产的企业,用户对产品的品牌要求并不高,只要做好产品质量工作和加强与用户沟通就够了,没有创建品牌的必要。

(4) 国内对中低档产品的巨大需求。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许多大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农民和中低收入工薪阶层仍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物美价廉的商品仍然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此,企业放弃品牌,采取大批量生产,薄利多销,同样能够赢得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缺乏创建品牌的动力,甘于维持现状。

2.3 缺乏创建品牌的实力

珠三角民营企业品牌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这些企业的现状决定的。有些民营企业也希望能够打造出知名的品牌,只是缺乏创建品牌的实力,品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创品牌需要大量而长期的资金投入,而广东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却极为突出。虽然广东省加大了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建立担保机构的工作,但仍无法缓解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状况。

品牌建设还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的管理只凭直觉,难以担当指挥企业创建品牌的重任。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大多招用廉价的外地民工,其文化素质也普遍在高中以下,企业缺少创建品牌方面的人才。

3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缺失的消极影响分析

3.1 OEM厂商

(1) 利润水平较低。从产品价值链来看,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

(2) 利润不具备可持续性。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跨国公司选择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OEM生产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劳动力成本会逐渐上升,珠三角也不例外。加上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开放和迅速发展,大家为了赢得外商订单,普遍展开恶性价格竞争,使得OEM订单价格变得更低,原有的成本优势已经逼近底线,注定OEM生产只能在短期内有优势。

3.2 生产中低档产品企业

有些企业会以缺乏实力、生存还是一个大问题为借口,认为品牌只是大企业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的微利,而是渴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大企业,拥有稳定的销售和利润,那么不应该以企业生存为理由忽视品牌的建设。

另外,品牌会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其更注重质量,如果企业一直不考虑建设自己的品牌,那么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忽视产品的质量,长期下去企业永远都停留在低水平,并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经过上文的比较,笔者认为对于那部分缺乏创建品牌实力的企业可以暂时采取贴牌生产或非品牌的战略,但同时应该重视产品的质量,并发奋图强,为日后创品牌积累资本和经验。下文的对策分析则是针对另一部分缺乏创建品牌意识的企业。

4 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意识缺失的对策分析

4.1 提高企业家品牌意识

目前,珠三角大部分民营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经营方向由企业家一个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创品牌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家自己有创品牌的意识。

另外,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家的引导和帮助。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家提供专业培训,通过举办讲座、研讨论等形式,向民营企业家传授专业的知识。对民营企业家的专业培训既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培训,也包括理念的灌输、专业技术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专业培训可以帮助提高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又如,政府可以建立对企业创品牌行为的激励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家走上品牌建设的道路。

4.2 扩宽融资渠道

虽然依靠自有资金融资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融资规模受限制,创建品牌需要的投资额较大,单靠自有资金难以解决问题,必须要通过外部金融机构筹措资金。针对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存在着普遍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顺、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办法来解决。

首先,最关键的办法应该是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作用,由于地域性和社区性的特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更清楚地了解这些企业的情况,获取支持贷款决策的信息。目前珠三角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大、种类齐全、资产数量大,但是经营状况普遍不好。因此,要整合好珠三角的金融资源,加大现有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的兼并重组力度,鼓励适当新建一些政策性、专业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

其次,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珠三角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和扶持。建立政策性融资渠道,主要是建立、规范和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制度。成立专门的机构,创造条件促进民间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基金组织的建立,成立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完善直接融资体系,放宽条件,调整限制,允许民营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4.3 完善人才激励培养机制

首先,提高员工的内在报酬。报酬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外在报酬是指金钱、晋升、福利和津贴等;内在报酬则是指员工心理上的满足感、工作环境的条件、地位和成就感等。珠三角制造业民营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企业,如果民营企业提高员工的外在报酬,必然会使成本上升,使原有的重要优势之一减弱,所以这些企业可以考虑提高员工的内在报酬。员工也有自己的理想,需要有机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如果企业在内在报酬方面可以尽量满足员工的要求,即使不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可以达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效果。

其次,增加对员工的培训。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在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人才时处于劣势,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提供优厚的工资和福利,优秀的人才也未必愿意去。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应该考虑内部晋升,发掘企业内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然后重点培养,让他们成为企业品牌建设中的骨干。

参考文献

[1]陈广汉等.提升大珠江三角洲国际竞争力研究[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庄丽娟.广东国际竞争力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张智翔等.品牌之殇――中国品牌战略的误区与批判[M].北京: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2005.

上一篇:现代城市社区阶层化研究 下一篇:大部制改革理论对大型国企组织机构变革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