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

时间:2022-04-17 01:00:00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

提要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融资难是目前困扰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的根部利益为出发点,试从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三方面出发,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改革金融制度、发展金融创新、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机构、进行融资租赁、发展风险投资等一系列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截止2008年底,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200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7%,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8.7%,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例如,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一般会面临诸多的限制条件和严格的贷款审查程序,能否实现融资往往取决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的高低以及是否存在有效的抵押担保;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仅适合于我国极少数的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虽然对中小企业信用要求相对较低,融资方式灵活,但融资成本较高。因此,种种融资难的问题就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笔者认为,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金融体制、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

(一)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1、计划金融体制下导致的两极分化。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中小型企业力图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获得直接融资的成功性很小,或者说根本行不通。绝大多数企业的外源融资则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间接信贷融资成为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在间接金融体制下,国有金融机构集中了我国绝大多数的金融资产。如果这些金融机构出现危机,那将带来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面积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监管当局对于商业银行的借贷一直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持有慎之又慎的态度,给予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可谓少之又少。有统计资料表明,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有银行8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了国有大企业。而在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还不到30%。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融资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职能不明确,机构不健全。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为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缓解、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安排。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制以及融资政策建立完善还处于初步阶段,加之许多监管部门的职能分配不明晰,法律漏洞较多,对于中小企业实际操作中产生的融资纠纷很难有效地解决。

(二)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1、对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观概念上的“歧视”。由于受计划金融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金融机构在信贷投向上存在着国有制偏好和大企业偏好,少数国有大企业获得了大多数的信贷资金,而占我国企业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能获得极其有限的信贷支持。因此就形成了中小企业“一贷难求”的尴尬局面。

2、信贷决策权集中化,导致基层信贷萎缩。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实行了集约化管理,贷款审批权上收总行和一级支行,贷款审批权高度集中,与中小企业联系最密切的银行基层分支机构几乎无权放贷。

3、较为落后的银行抵押担保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在我国许多商业银行认可的抵押品过于单一化,如土地、房地产。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抵押品往往正是他们所缺乏的。即使拥有了符合标准的抵押物,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抵押物折扣率过高而抵押率过低、抵押物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昂贵等也大大地提高了融资的时间和成本。这也使得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银行的贷款望而远之。

(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对外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并且由于经营历史短,信誉积累不足,也缺乏品牌及信用历史所能发挥的间接传递信号的作用,因此在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中,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2、企业自身缺乏拓宽融资渠道的意识,盲目跟从大流。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模式普遍趋同,一是自筹,即自己出资或亲戚朋友等关系户借款;二是间接融资向银行贷款。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与合作交流,忽略了一些民间融资的重要性。也缺乏开拓融资渠道的创新精神和带头积极性。

来自金融体制、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三方面的制约因素不断的相互作用,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境,逐渐形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图1)如图1所示,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导致的社会资金配置不合理,使得大部分资金流向国内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获得的资金少之甚少,金融机构过于集中的投资产生了过于集中的风险。为了避免风险,这些金融机构采取了十分严格的信贷审批制度,使得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门槛”过高、成本过高,从而恶化了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融资环境。大量的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上的落后,使得进一步完善体制建设遇到了更多的问题,于是就反过来制约体制的发展,如此往返的循环,令企业的融资瓶颈久久难以解决。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途径

(一)深化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化金融体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计划金融体制的残留制约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巨大体制障碍。要避免计划金融体制带来的弊端,就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防止改革中的“名不副实”,把资金从高耗能、低效率的大型国有企业中撤离出来,让更多的国有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公平对待,形成市场化的融资体制,避免由于投资过于集中导致的风险问题。

(二)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板块,加快建立企业直接融资模式。要解决融资渠道单一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引导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使企业尽可能多的获得直接融资。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还是一个“新生儿”,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仍处在最初的发育之中。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继续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板的发展。

(三)政府应完善职能加强监管,做好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纽带。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贷款时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严格,经营方式不规范,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但这些信息又不能通过单一的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出来,同时这些企业也存在着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银行难以通过简单的申报数据核查一个企业运行状况,因而丧失了银行对于这些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当在这方面加强监管,对于有潜力的,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也要严惩申请贷款中的虚假数据,帮银行把好关,为企业铺好路。具体做法就是:

1、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监管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法律条文中应当明确规范企业营运状况的检查、贷款资金的用途的说明以及信用等级的规范、担保制度的细则、乃至涉及金融、行业创新、税收、公平竞争、行业调整、破产防范的一系列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法律体系。

2、建立围绕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性机构和区域中小型银行。首先,可以建立类似中央中小企业部的机构来统筹管理中小企业,各省市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自己的中小企业工会;同时,也可以鼓励民间机构,如中小企业合作基金社、中小企业联合会等相关民间机构的成立,并为这些组织机构提供一定的引导。联合民间服务机构共同为中小企业政策咨询、诊断、建议、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

3、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制度是沟通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桥梁,在解决企业融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形成自身信用的一个重要保障。首先,可以利用民间机构,引导企业实行联合担保,“以多担少”,形成企业之间互利互惠的担保机制。或批准大公司为有合作关系的相关联企业实行担保,即“以大担小”,例如汽车制造业的大企业可以帮助为它提供零部件的小企业实行担保等等这种关联担保机制;其次,就是不断发展创新型担保,扩大担保标的的范围,把企业的货物、债权等传统担保不作为可担保标的物的资产作为可担保标的物,部分担保公司甚至把亲戚资源虚拟物品等作为可担保标的,突破实物标的的局限。

(四)金融机构应改变观念,不断完善自身体制,积极发展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应当改变偏向国企、大企业的观念,要认清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在机制新、效益好、有市场的情况下,应一视同仁。

1、银行应当采取更为灵活的贷款审批制度,对于和中小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层分支机构要给予一定的贷款权利。同时,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尽量减少审批的时间和成本,做到真正为中小企业担忧,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争取双方共赢。

2、银行应当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商业银行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组织相关人员对中小企业目标客户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对目标客户经营状况进行监控。对客户经营过程中的客户拜访、开户、评级、授信及贷款等及时归档记录;二是要制定计划和目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进度地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对年度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进行预先计划,重点考核客户新增和贷款新增两个指标,推动当前这一业务领域的发展。同时,要扩大业务领域,将业务逐步从经营成本较高的中心城市转移到中小企业容易扎根的城郊和乡镇,积极扩大各区域内的优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五)企业应当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应对资金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不应当只依赖金融机构贷款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要积极主动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应对融资难的问题。

1、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信用能力。中小企业应当摒弃以往忽视信誉、企业形象的作风,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规范企业经营模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连续性,努力改善社会,尤其是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形象的不良印象。严格要求自己,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企业信誉,注重打造品牌形象,将这些无形资产逐步转化为提高自身信用能力的动力。

2、企业应当解放思想,大胆作为,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方式

第一,中小企业之间加强互助合作,成立会员制担保公司等相关互助机构。由加盟会员的公司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对会员企业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实施阶段性的审查,并对审查不合格的公司予以解除会员资格,确保担保公司较高的威望和信用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担保公司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对于到期无法按时足量还款的企业,担保公司承担还款义务,同时通过会员守则给予未还款公司一定的时期内限贷或其他惩罚措施。在会员内部,实行奖罚分明的制度,建立好还多贷和不还不贷约定合同,分担原先由银行承担的部分风险,减轻银行的风险压力和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最后,从中获利的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抽取佣金的方式给予会员担保公司一定的报酬,用以维系其发展。

第二,发展风险投资融资。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不断开放的今天,企业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通过借贷手段融资,而是要开拓思路,自力更生,努力发展自己的投资项目。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短时间内筹到尽可能多的资金,发展风险投资项目无疑是一条捷径。随着更多国际资本的引入和跨国公司的进入,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的竞争上,因此,引入风险投资,不仅仅带来的是钱,还可带来管理技术和人才,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人才。如果中小企业家能够做到放宽风险投资视野,对资本运作和国际动向进行深入了解,做好专业的风险控制工作,那么就会事半功倍,迅速把企业做大。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采取融资租赁、典当融资等多种融资手段。融资租赁、典当融资具有节税融资、扩大投资、盘活存量资产、缓解债务负担、增加资产流动性和强化资产管理等六项功能。同时,融资租赁还具有“以租代销”的促销功能、使资产增值的投资功能,以及对租赁资产进行管理、监督、控制资产流向的资产管理功能等等。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可以大大缓解购买大型器械和厂房的压力,加快资金的周转,更加灵活地应对资金问题。而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典当融资,将银行不认可的抵押物品或财产进行典当,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渡过难关,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还有一个策略,即股权转让求发展。办企业的出发点在于获取利润,因此在保证主要股东地位稳定的前提下,可以出卖部分股权以换取发展所需的资金。有一个很流行的比喻,把创业者办企业喻为三种类型:一是把企业当“老婆”来养,别人不能碰,股权100%是自己的;二是当“儿子”来养,别人只能分一点点股权;三是当“猪”来养,适当的时候拿出去换钱,赚到了钱再将股权赎回。第三种“养”法无疑是最明智也是最适合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策略。

事实上,转让一定比例的股权并不会威胁企业主要股东的权益,相反,用所换回的资金去投资更大更有潜力的项目,为公司盈利,恰恰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股东的权益。因此,股权转让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资金也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因素就是市场经济下的计划金融体制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国有偏好、金融系统效率偏低、企业之间竞争不完全等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源在于推进改革,完善体制,为了做到这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应当从自身出发,制定出配套的、互相促进的解决方案,共同努力,力求排除融资问题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青原.探索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

[2]梁鸿飞.企业融资与信用能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8.

[4]黄铁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6.

上一篇:《初级会计实务》中的两个问题质疑 下一篇: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