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有效理答行为的策略

时间:2022-04-17 09:32:20

实现课堂有效理答行为的策略

【摘 要】课堂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它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理答行为,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充满求知欲。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效理答行为,提出了实现课堂有效理答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理答;小学数学;有效理答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师生对话已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重视课堂的提问设计,而忽视理答行为,导致许多无效理答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有效理答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学生的回答,改变提问角度从而引导学生回答,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等有效的理答行为,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努力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变好。

一、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无效的理答行为

(一)评价语言单调。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对学生应多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使用赞美、表扬的语言。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简单的赞美通俗易懂,如“很不错”、“真不错”、“你真棒”等评语,让学生在课堂中更乐于去表现自己。然而,对高年段的学生来说,过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不仅单调无味,而且听久了这种类似的评语,会觉得老师只是为表扬而表扬,非常令人乏味。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任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理答行为显然是无效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不理会的理答行为。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为了这种教学理念,常常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有时面对学生的提问及回答,会出现不理会的理答行为。

1.教师眼中没有学生。老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已经了如指掌,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面对学生幼稚、无厘头、有错误的回答,直接无视学生的回答,不去探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回答,继续自己的教学。

2.新教师听不清楚学生的回答。新教师刚走上岗位,对教学内容不够熟悉,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是很了解,并且自身教学能力也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时,会紧张地听不清楚学生所讲的内容或者不知如何回应学生的回答,从而直接忽视学生的回答。

3.教师担心教学过程偏离自己的预设。教师在上课前已经设计好教学方案,将教学过程深深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因此,当学生临时生成的想法与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不吻合时,教师直接无视学生的回答,将学生的想法放在一边,并且尽快转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上来。这种理答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让学生提问却不采用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乐意提问,心里想着反正提出的问题总是被无视,还不如不提。

(三)候答时间过短。“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课堂问题提出后,等待学生回答问题这段时间时间内师生之间的行为和方式。有人研究,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长达3~5秒之久的分隔后,会突然迸发出来自己的想法。”[1]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但是有些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面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等学生思考清楚,也不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就迫不及待地将正确答案展示出来。这种理答行为不仅无效,而且伤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将会不敢举手回答,怕被老师强行打断,被同学嘲笑,从而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二、实现有效理答行为的策略

(一)宽容学生。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敢于反驳教师。教师允许学生插嘴。好的想法往往在一念之间形成,如果被压抑就会消失。教师允许学生质疑。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不要把想法只放在心里,可以大胆质疑,怀疑教师,怀疑课本,怀疑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也要培养他们敢于大胆表达个人见解的精神。教师允许学生犯错。学生的见解可能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的言行表现可能会挑战教师的权威。但作为一名教师,要宽容的对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二)善于倾听。倾听不仅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倾听是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桥,它不但能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师可以近距离倾听。教师倾听学生时,不应与学生产生距离,应该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倾听学生并且加入讨论或者给予意见,不时给予鼓励。教师应该耐心地倾听。当学生的观点或行为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打断学生的话语,而是耐心地引导,耐心地等待,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共情的倾听。教师在倾听的过程当中,要适当地表达出自己对于学生的话语和情感有着相似的理解,赞美学生并且能在感情中与学生达到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在认真倾听而且还与自己思想同步。只有善于倾听,教师才能做出有效的理答行为。

(三)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热爱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理答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学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教师的权威性。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待学生时应真诚相待、平等相处,并且尊重、理解他们。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方向散发。

(四)锤炼理答语言。理答的语言不仅在教学语言中占有重大地位,而且也是调控课堂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理答语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认可自己的回答,与自己有同感。教师的理答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内容。教师理答的语言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表现很好时,不能只用“好”、“很棒”、“你真行”等简单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会不满足,觉得教师很敷衍。因此,教师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表扬语言,如“你的回答让老师耳目一新”、“你的思维真敏捷”、“你的声音真响亮”等来表扬、激励学生。当学生表现不好时,教师可以说“我希望你能做的更好”、“相信你之后的表现会更棒”、“如果你能详细地说出来,那就厉害啦”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理答语言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尽可能性地避免使用模糊的、不具有针对性的语词,这样学生才能明确教师的态度和期望。优秀教师的理答语言都是比较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富有幽默感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答语言,形成自己的理答魅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出有效的理答行为。

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研究,可以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现存的问题及如何实现有效理答行为的策略。明白教师的有效理答行为对学生重要性。无论是多么细小的理答行为,都将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有效的理答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因此,教师的理答行为最好能发挥它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庆元,欧阳芬.做专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37.

[2]许友良.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J].小学时代,2011(8):56.

[3]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35-36.

上一篇: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强制公证研究 下一篇:初探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