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珍藏的北伐时期之黄埔家书

时间:2022-04-17 12:44:58

笔者珍藏祖传宣纸草书的黄埔家书一封,是笔者祖父、时任黄埔四期教官的单懋统(1893-1927)写给笔者堂伯父单粹民(1904-1984)的,信文如下:

“粹侄一览:月前一日之间连收汝两函,备悉一切。个人能力就是立身的根本。汝注意于此,是我所盼望者。但仍望汝思想方面要随同潮流进步,否则虽自先进国得来者,亦陈腐也。国内北方军阀渐次崩溃,革命军已占有武胜关,东南浙江夏超亦宣布独立,吴孙两贼于最短期间必可打倒。余与协一(即秦鼎新,河南汝南人。时与单懋统同在黄埔军校任教,袍泽数年,感情深厚——笔者注)因上峰不准离校,故未随同北伐。第四期学生毕业我县共十五人,瑞山(曹瑞山,字叔渠,河南新蔡人。黄埔四期工科毕业后参加北伐——笔者注)就是曹湾汝老表,叔渠和照岩(单照岩,河南新蔡人。黄埔四期步科毕业后参加北伐,系单懋统堂侄——笔者注)俱分发前方矣,第五期下月又可入学。兹再寄去1758.26佛郎,可查收之。

此祝

学祉

你接到此款时,你的经济可维持至何时?可来一信。

三叔氏懋统十、廿二”

祖父单懋统写这封信的时间是1926年10月22日。当时堂伯父单粹民留学法国(中法里昂大学)已有5年了,其间他们有过多次通信,因时局多变,大部分信件都遗失了,现仅保存这一封。1926年6月,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动员令后,单懋统多次请求参加北伐,但校方以其担负教学重任为由不予批准。上面这封家书就是在北伐期间写的。

从家书的一开始,就可以看出单懋统对单粹民思想上的进步十分关心,单粹民也从未辜负其三叔单懋统对他的期望。他于1920年随三叔单懋统北上,单懋统到保定军校学习,他则考入保定留法预备班,准备赴法勤工俭学。不久,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在北京招生,他经考试转入该校。1921年8月,年仅17岁的单粹民向单懋统告别后,便登上“波尔多斯号”海轮前往法国留学,去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

单粹民自1921年至1924年留学法国期间,多次聆听的演说,参加共产党人的集会。在留学同学中,他经保定农专留法预备班的老同学杨堃的介绍,认识了张若名(1922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脱离)、郭隆真(早期中共党员,1931年在济南壮烈牺牲),后又认识了蔡和森、陈唯真、夏霆、傅钟等共产党人。随着交往日深,他逐渐对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有所认识,以至回国后在白色恐怖之下,全然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傅钟(留法学生,曾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等人安全转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单懋统在家书中还讲述了北伐战争的发展形势,他既为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而欢欣鼓舞,又为自己未能亲临前线而深感遗憾。

单懋统还向单粹民介绍了家乡亲友在校学习的一些情况,曹瑞山、单照岩二人与单粹民是一起长大的,关系非常要好。他们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去了前线,先后参加了北伐、抗日战争,直至跟随张轸将军起义。黄埔第四期中还有一位河南新蔡人燕寿祺,1941年2月在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据《新蔡人物志》记载:黄埔军校创办初期,学生多为南方人,前三期中新蔡县只有一人。至第四期,因新蔡人单懋统到该校任教官,再加之任芝铭、刘积学(任、刘二人均为民国时期河南名人)等人的积极推荐,新蔡县黄埔学生骤增,达20多人,四期毕业就有15人,第五、六期毕业12人。

从信中还可以看出单懋统不仅从思想上对单粹民关心,而且在经济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单粹民留学五年中在经济上一直靠单懋统资助,自单懋统病逝而失去资助后,他只能以自己的课余劳动所得,方使学业继续下去。单粹民获得里昂大学高等数理研究文凭后,又入巴黎大学数理学院和镭学院学习,作撰写博士论文的准备。此时,单粹民还有幸在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边工作,夫人平时穿着一身朴素的黑衣裙,待中国学生非常和蔼可亲,给单粹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1930年是单粹民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第十个年头,终因家事不得不放弃博士学位返回祖国。

单粹民回国后,曾在河南大学、安徽大学、中华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他曾多次掩护过中共地下工作者,并因痛斥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而被特务打断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安徽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在经受了长期考验后,于1960年3月21日被接纳为中共党员。他是安徽省政协第三、四、五届常委,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数学会安徽分会理事长。1984年8月,单粹民病逝芜湖,享年80岁。

我的祖父单懋统,号锡嘏,曾用名单昌、单希古。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考入河南陆军小学校第五期,在校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单懋统领到毕业文凭后,因第一(清河)、第二(武昌)、第三(南京)、第四(山西姚村)四个陆军预备学校的校舍均未腾出,校方令毕业同学各回原籍待命。

1913年7月,单懋统升入南京第三陆军预备学校。途经武汉时,得知江苏独立和黄兴在南京通电讨袁的消息。经老同盟会员夏述唐(河南息县人)介绍,黄兴派路孝忱把单懋统编入讨袁军教导营(驻南京陆军第三预备学校)。二次革命失败后,全体同学被通缉。

1914年春,单懋统返回家乡。当时,袁世凯在河南的爪牙张镇芳、袁乃宽、袁步黄等秉承其主子的旨意,大肆搜捕、杀害革命党人,妄图肃清革命势力。袁步黄等曾两次率反动军队到我家搜捕,皆因单懋统事前得到消息,全家老少逃往他乡,才未遭毒手。后来,单懋统与张轸等人一同去山西、陕西,继续从事反袁活动。

1916年袁世凯死后,陕西督军陈树藩欲留单懋统和张轸等在陕军任职,被他们谢绝。不久,单懋统和秦鼎新、阎旭生、张轸等陆军小学第四、第五两期同学齐集开封。大家推选单懋统和秦鼎新为代表,赴京交涉要求恢复升学资格事宜。他们在京曾拜访过国会众议院山东议员刘冠三先生(因我祖父单懋统和其兄单懋纲、单懋修都是革命党人,刘在清末推土车漫游各省宣传革命时曾经到过我家)。这时,夏述唐到京。他向陆军训练总监张绍曾面陈单、秦等同学到南京升学和参加二次革命的经过,提出:现已恢复共和,理应恢复同学们的升学资格。张表示同意。

1917年6月,单懋统和秦鼎新、阎旭生、张轸等奉召参加升入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的考试。尚未发榜,就发生了张勋复辟事件。张勋被赶走后,陆军部却玩弄手法,说“民国二年失学学生少,不敷清河预备学校招收名额”,企图招收一批跟陆军部有关系的文中学毕业生,以挤掉一些参加二次革命的陆军小学毕业生。按照惯例,陆军小学毕业生升入陆军预备学校无须经过考试。陆军部这样做显然是故意刁难。

当时赴京参战讨伐张勋军队中,担任晋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的老同盟会员商震,向单懋统等人透露了这个情况。他们闻讯后便采取对策,以文中学毕业生的名义另报一个名字参加第二次考试。单懋统报自己入陆军小学之前上文中学时用的名字单懋统,秦鼎新报其一个同族人的名字秦世轩,张轸报其侄儿的名字。由于商震和阎旭生之父阎梦松是同盟会的老同志,商曾到过阎家,所以新报的名字就由阎旭生交给商震,请商向陆军部代报。

不久,两次考试同时发榜。结果,第一次报的单昌(单懋统曾用名)、秦鼎新两个名字都落榜了(因为他们二人是陆小学生代表,名字常在报上出现,故受到当局的排斥),而后报的单懋统、秦世轩两个名字都被录取了;张轸不是代表,不被当局注意,他报的两个名字(张轸、张日煌)均被录取。张日煌这个名字,后来由被排斥的同学郝漪(字滋生)顶替了。

1919年7月,单懋统从清河陆军预备学校第四期毕业,与秦鼎新、阎旭生一起被分发到河南第一混成旅当军官候补生。1921年10月,他们又一同升入保定军校第九期步科,于1923年4月毕业。

1925年,经刘积学、李敬斋推荐,中国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1月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派赴开封的招生委员会朱棠、周亮,写信介绍单懋统和秦鼎新到该校工作。同年12月,他们到达广州。秦鼎新任一团三营九连教练官,单懋统任第四期政治大队队附兼教官。

1926年11月,向中央党部政治会议建议,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移至武昌。12月上旬,先后命令军校第五期政治科大队和炮兵工兵科迁移至武昌;单懋统奉令率领五期政治大队学生从黄埔出发,在连续数日的长途跋涉中,艰苦备尝,最终如期到达武昌。

1927年4月19日,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孙炳文在上海被反动派杀害。他的夫人、共产党员任锐(老同盟会员任芝铭的二女儿,孙维世的母亲)来到武汉避难。因单懋统与任锐的父亲任芝铭有同乡师生情谊,且任锐长于单懋统,故以姐弟相称。为防止反动派暗杀任锐,单懋统将其接住在军校家中,任在此撰写文章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单懋统对任锐一家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对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义愤填膺。

同年6月,我的祖父单懋统肺病复发,因无抗药,身体每况愈下,不幸于7月病逝武汉军校,终年35岁。

单懋统从清朝末年加入同盟会,到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献身民主革命斗争近二十年。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极为崇敬,尤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深信不疑。

1938年8月,单懋统的挚友、抗日将领张轸(时任第三十一集团军第十三军军长)应新蔡人范效纯(时任唐河县县长)之请,赋五言古诗一首,以为纪念。诗文如下:

1938年,范绍尧持亡友单君希古遗墨请我题词。

梁垣共笔砚,总角定交游。

切磋以道义,名利无所求。

亡命奔秦晋㈠,接纳识马刘㈡。

讨袁为革命㈢,深造弃封侯㈣。

十载同艰苦,一生分喜忧㈤。

方期赴国难,君竟死床头㈥。

君学重实际,深研王顾周㈦。

君志继大禹,拯溺遍神州。

君品洁如玉,超脱愧冉求。

君行励坚贞,岁寒傲霜秋。

天果佑中国,完人胡不留?

伤心读遗墨,惨痛泪横流。

国难益严重,牺牲何怨尤?

惟君志未竞,千古恨悠悠。

张轸注:㈠民国二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同赴山西、陕西一带。㈡老同盟会员马襄、刘冠三二先生。㈢收编绿林之豪作为讨袁运动。㈣袁世凯死后,以刘冠三之介绍,陈树藩委我二人军职。我们不就,继续求学。㈤我们是共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十年之久。㈥北伐军将到武汉,君竟病死,时年卅五岁。㈦王船山、顾亭林、周敦颐。

上一篇:酒泉地区胚胎移植荷斯坦奶牛体尺发育比较分析 下一篇:身居“礼仪之邦” 汲取“礼”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