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平凡”续写“不平凡”

时间:2022-04-16 10:00:31

摘 要: 语文课堂中有许多平平凡凡的意外,教师要捕捉不经意间的灵感与顿悟,直面突发的问题与困惑,运用教学机智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呈现更多的不一样的精彩,由“平凡”续写“不平凡”。

关键词: 课堂意外 教学机智 精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俗易懂,富有画面感,充满着情趣。两小渔童童稚的行为,透露出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聪明伶俐。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地朗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地诵读,透过他们的姿态和表情,我知道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诗歌的情境,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诵读,学生对诗中的形象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正是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刻,我让一个擅长朗读的同学范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儿童?活泼、可爱、调皮、聪明……一个个鲜活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脱口而出,我把它们都写在黑板上。受到我的表扬,很多同学都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神情。

此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说:“我看到了平凡的儿童。”此话一出,全班立刻哄堂大笑。只见她满脸通红,好像犯了大错似的。怎么会是平凡的儿童呢?我也觉得奇怪,就让她说说理由,她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提醒自己:可不能打消她学习的积极性,得给她信心和鼓励,难得她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转念一想,似乎又有道理。“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特别,她自己说不出理由,你能帮她找找理由吗?她说的是‘平凡’的什么?”这问题一问出来,原本的嘲笑变成了狐疑,陷入了沉思。

“我也认为是平平凡凡的儿童。因为我小时候也做过类似的游戏。看到他们做这样的游戏,自然是不奇怪,自然是很平凡的事。”学生A颇得意地说。学生B不甘落后地补充:“我觉得是平平凡凡的一幅生活画面,因为我们身边有许多富有童趣的生活画面,而这首诗歌选取的只是众多当中的一幅而已。”当他们说出这两种解释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同意。我看见那个女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点头示意表示赞许。

“这两个同学的理由非常充分。由‘平凡’这个词,我们还会想到另外一个词――不平凡。那么,你认为不平凡的是什么?”我继续追问道。

学生C迫不及待地说:“不平凡的是两个儿童的所作所为,用伞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学生D头头是道地分析:“不平凡的是作者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原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诗人一写出来,显得非常有趣。”“不平凡的是诗人的一颗童心,发现了童真的美。”学生E慢条斯理地说。这是多么有诗意的回答。这不正是童真的想法吗?我对他们的想法大加赞赏。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思辨中度过。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两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有矛盾的地方。但我们细细品味,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学生的经历各有不同,对同一种现象,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它不仅是诗中儿童的生活,而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那样富有童真和童趣。这正是生活体验对学习的反照。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从那出人意料的“平凡”到那自然而然的“不平凡”,不仅保护了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了探索问题的乐趣,同时也为理解诗歌,走进作者,走进诗中的画面,走进自己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诗中画面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鲜活的,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情感体验,由“平凡”创造了不一样的“不平凡”。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以这样说,是学生的“无意”促成了这“不平凡”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的世界是丰富的,是奇妙的,有时也是让我们感到意外的,这正是童真的表现。

教师,可不能把那样的“无意”拒之门外,得用慧眼去捕捉不经意间的灵感与顿悟,直面突发的问题与困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这些突发生成的“意外”,巧妙地成为课堂中最耀眼、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一是要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受到尊重的学生大多与教师非常合作,待人礼貌、友善、自信心强,进入社会后更具竞争力。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也就能出现更多的“意外”,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一个过程。

二是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有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自然就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三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这种能力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课堂突况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二是对课堂突况做出果断决策的能力;三是合理处置课堂提问活动中的突境的能力。从多角度来锻炼这种能力,才能及时调控课堂,在课堂中做到游刃有余。

平平凡凡的课堂,平平凡凡的意外,铸就不平凡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张世平.教师的心理教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论生存写作 下一篇:小课题,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