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填补国内废酸处理空白等

时间:2022-04-16 09:37:12

新工艺填补国内废酸处理空白等

日前,抚顺石油二厂烷基化废硫酸裂解制备工业浓硫酸新工艺通过省级新技术及成果鉴定。该技术通过工业化证明,处理废硫酸彻底,不产生二次污染,其废硫酸可全部实现再生循环利用,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烷基化废硫酸裂解制备工业浓硫酸新工艺”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废硫酸裂解制备浓硫酸中硫铁矿法及补充硫磺燃烧法中需补充热量及SO2组分的方法。此项技术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废硫酸裂解、在低二氧化硫炉气浓度的条件下平稳进行转化反应,生产出98%的浓硫酸。该技术可单独以70%以上的废硫酸为原料,也可以将废硫酸配烧酸性气、硫磺或其他硫化物为原料生产工业硫酸,产品浓度达到98%以上,此项目使炼厂烷基化废硫酸能够实现完全再生,再生出的产品达到GB534-89国家标准,可供烷基化装置使用,并且处理废物彻底,不产生二次污染,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废硫酸处理技术。该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

天津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2006年3月,天津市两个重点太阳能热利用示范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包括现代纺织服装公司太阳能屋顶工程与华富宫2000平方米太阳能技改工程。

据天津市节能办介绍,这两个太阳能热利用项目分别是2004年度和2005年度天津市节能示范项目。这两个项目先后投入运行显示:节能效果比较明显,不仅大幅度节省了运行成本,每年还可为用户减少约70%的能源支出,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稀土顺丁橡胶系列产品开发及工程化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2006年12月17日,由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稀土顺丁橡胶系列产品开发及工程化研究”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认为,该项目开发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顺丁橡胶万吨级生产成套技术,属国内首创。

专家认为,稀土顺丁橡胶万吨级生产成套技术的成功开发,对于在更大规模上推进稀土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对提升我国合成橡胶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非线性晶体光学元件国家标准的制定通过验收

2006年11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兰国政主持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非线性晶体光学元件国家标准的制定”,通过了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验收组认为项目组制订的“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器件通用技术条件”和“硼酸盐非线性光学单晶器件质量测试方法”两项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在非线性晶体材料方面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准的空白,具有首创性和先进性。

神光Ⅱ精密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验收

2006年12月24日,863-804专题专家组受有关部委委托,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组织召开了“神光Ⅱ精密化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验收和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针对神光Ⅱ装置的特点,在角变调控镜功率平衡调控技术、三级能量波形监测和三参数综合调控地新技术、三倍频晶体光轴高精度匹配及偏光方向匹配新调试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工作。

该项工作使我国激光驱动器在激光功率平衡、激光打靶落点精度、准方波脉冲输出控制等三个精密化核心技术环节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已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为实现我国ICF工作的深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TA加氢精制催化剂通过鉴定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担的“高活性CTP-IV型TA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试验”项目近日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鉴定会认为,CTP-IV型TA加氢精制催化剂钯分散度高、微晶晶粒小、含量高、钯负载稳定性好,具有创新性。该催化剂在上海石化股份公司40万吨/年PTA装置上工业应用试验已经超过一年,产品质量稳定,连续运行周期、日最高产量、平均日产量和处理倍数均明显提高,明显优于该装置曾使用过的进口催化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TP-IV型TA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活性、选择性高,4-CBA处理能力强,抗硫、抗干扰性能好,催化剂寿命长等特点,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清洁节能的高效蒸氨集成技术通过鉴定

由清华大学化工系汤志刚副教授等课题组成员研制的高效蒸氨集成技术日前通过成果鉴定。

汤志刚副教授等课题组成员针对煤化工含氨废水蒸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集成创新:以精确计算的过程模拟软件为基础,对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了模拟与计算,确定了优化的工艺设计与操作参数;塔内构件采用清华大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斜孔塔板,替代原设备中使用的格栅或浮阀塔板提高汽液接触传热和传质效率,降低了能耗;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取代原有直接蒸汽加热,减少废水排放;根据塔内腐蚀介质浓度的不同采用不同材质提高设备的性价比等。通过以上技术的集成,在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前景。

电信光纤引缆作业机器人及其工艺通过鉴定

2006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电信光纤引缆作业机器人及其工艺推广”,在哈尔滨通过专家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这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为国内首创。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利用永磁与电磁原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电磁引缆新工艺。该装置安全可靠、成本低廉,价格仅为传统“气吹法”中使用的国外产品价格的1/20。该装置放缆与穿缆同步进行,引缆效率高,引缆速度快,每分钟可达200米,引缆距离长,单次引缆距离达2000米以上。该装置对地形环境及温度环境的适应性强,尤其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降低了引缆施工作业成本。

通用装备电子系统综合检测平台通过鉴定

由军械工程学院主要承担研发的“通用装备电子系统综合检测平台”,近日通过专家鉴定。

参与鉴定的专家认为,该检测平台为我军保障装备由单一兵器类保障向集群武器装备保障转变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工作。该项目建立的“通用装备电子系统综合检测平台标准化设计规范”,首次对我军通用武器装备检测系统开发提出了技术要求,对新装备研制中更好地解决维修性和测试性问题将产生重要影响。该检测平台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军在通用装备检测系统开发上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军其他军兵种保障装备的研制开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可燃废弃物合成高效生态燃料及其二次综合利用技术获鉴定

2007年1月28日,由中能西部(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重点研发生产的“可燃废弃物合成高效生态燃料及其二次综合利用技术”通过了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组织实施的评审鉴定。

该项目是经过挤出蒸养粉煤灰砖技术实现焦粉、粉煤灰的增塑成型,利用焦粉的较高热值、低含硫的特点和粉煤灰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助燃材料的使用实现完全和安全稳定燃烧,提高热值利用率和安全性能,同时通过添加矿化助剂的办法形成制备生态水泥技术,实现燃烧后残渣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在焦粉利用和粉煤灰利用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是一项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痛风安胶囊实验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日前,由长春中医药大学承担的“痛风安胶囊实验研究”项目正式通过了专家鉴定。据介绍,这种中药新药对痛风模型及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经动物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未见与痛风安胶囊有关的毒性反应,表明该制剂毒性较低。专家认为,该项目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严密的科学性,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上一篇: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 下一篇:QS认证:食品包装特别“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