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降魔,不西游

时间:2022-04-16 08:30:04

2013年2月25日,前中国人民前线话剧团知名演员,电影、电视、话剧表演艺术家李恩琪于24日凌晨4时仙逝,享年96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只是在看到新闻的时候才知道这名演员曾经扮演过86版《西游记》中的梨山老母。从此,这个名字将与以下名字并列起来:赵丽蓉、程之、王凤霞,万馥香、黄斐、闫怀礼、曹铎……央视86版《西游记》在80后回忆中所占的分量,已经不能用电视剧的成就来衡量,对于很多80后来说,简直像一个时代的落幕。

西游之后又生西游,到了《西游·降魔篇》,公映后票房一路长红,打破了无数纪录,在中国电影票房史上坐二望一目前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西游到降魔,属于这个故事的时代依然没有结束。

西游的逻辑

有人这样形容:每次看到唐长老回长安,就意味着暑假快结束了,顿感撕心裂肺。即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部接近三十年前的老片子,依然可以看得兴致盎然,想来这种规模的作品可以在那个时代如此完整地呈现出来,其中的困苦艰难未必比西天取经要轻松多少。仅取景一项就几乎跑遍了神州大地,很多人看到《西游记》的时候都发现了自己家乡熟悉的风景,张家界、黄果树、石林、长白山、云冈石窟……要知道80年代还没有黄金周,这些场景一出来,羡煞多少观众。而刻意选取了大量当红戏曲演员参演又给本片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化表演风格,也许这种风格现在已经不能被广泛接受,但在当时,无论主角配角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86版《西游记》汇聚了多少汗水,怕是前无古人了。

有趣的是,这部集全国之力的大作,却没有被刻意地压上“忠实原著”或是“艺术思想深刻”的包袱,难能可贵地拍成了一部0至99岁通吃的G级片。往浅了说,妖魔鬼怪打打杀杀,大家都好接受,小孩子喜欢看悟空一骑当千看八戒装傻卖疯,大人们则对于当时代表了最高影视技术的各种特技津津有味;往深了说,也许每个人都能从孙悟空身上看到曾经的,或者曾经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所以经久余年,在彼时的心情里西游总能常看常新。

听到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孙悟空能大闹天宫,却打不过路上的妖怪,总得“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地去满世界搬救兵?答案尤其妙:悟空大闹天宫时是初期创业的心态,没有后路,不管不顾,这种心态鬼神辟易,无人能敌。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既得利益者,穿鞋的总是怕赤脚的。取经时则已是职业经理人的心态,明白顾全大局,懂得协调资源,知道如何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获,斤斤计较。而且他的对手都是吃不饱的落难妖怪,锦衣者皆怕泼粪人。

换句话说这就像在看着那个在花果山立出“齐天大圣”大旗独战漫天神魔的孙悟空一起慢慢被体制化的过程。体制化,这个词及其代表的含义很意味深长,用《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原话说,起初你恨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这就是满天神佛心中的普世价值,是人人都本该遵循的正理。而这个词的反义词也许是恣意妄为,也许是百无禁忌,也许是,自由。孙悟空曾经如此想把这份自由的权利握在手中,甚至不惜与整个世界为敌,金棒指天,放声狂喝,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没有幻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英雄时刻,即使只是在最孤独寂静的时候偷偷想想,也禁不住热血沸腾。但是很可惜,在庞大的体制和社会中,强悍如孙悟空也终于会明白,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从来也没有什么齐天大圣,有的只是一只小猴子。如作家路内所说:“西游是个寻找的故事,四个有缺陷的人结伴去寻找完美,此间四人的人生观未曾动摇,他们带着缺陷成了圣徒。”

从西游到降魔

西游之后又看了无数西游,其中毫无疑问无法绕过的自然是《大话西游》。大话西游四个字,仅仅轻轻念出来,就有无数的附属词汇喷薄而出,一生所爱、我希望是一万年、为什么不是苹果一定要是葡萄、I服了You、一滴眼泪、Only you以及周星驰。

十几年前还不是满头白发的周星驰和刘镇伟塑造了华语影视上院线票房和影碟版贩卖收入反差最大的神话,以及无数人十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大笑和感动。《大话西游》这个片子的神奇就在于此,当你懂得越多,你看着它就越平静,万千喜乐伤悲终究只是归为一口无可奈何的气叹了出来。《大话西游》是如此完整,以至于有人说,大话之后,再无西游。这话除了先入为主的因素不论,确实也说明了这部当年票房一败涂地的电影后来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高山仰止,叹为观止。而这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现在就伫立在它的塑造者之一,周星驰的面前。

《西游·降魔篇》已经公映半月有余了,一路票房长红,打破了无数纪录,这无疑与它的前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人看完《西游降魔》以后,觉得不好看,觉得果然大话之后再无西游了,觉得周星驰已老,从会说出“我其实是一个演员”的表演艺术家变成了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商人……其实有悬疑有笑料有说出周星驰想说出来的道理,至于爱情表达的是不是太浅显,这种事只能仁者见仁。如果没有《大话西游》在前,《西游降魔》无疑会获得更中肯的评价,但也一定不会获得像现在如此的票房。

也许周星驰从一开始也没有打算把自己的前后两部西游让大家放在一起比较,《西游降魔》可能更像是他对于电影3D技术的探索和尝试,压根儿不想把它拍成所谓的大话西游前传。但是看到西游降魔的最后,陈玄奘终于大彻大悟放下心中悲苦走上西行之路的时候,却令人想起了86版《西游记》的一个段落——在女儿国,陈玄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可是他还是迫着孙大圣使了个定身法定住了女儿国君臣脱身而走。殊不知陈玄奘却也是痴心之人,只不过他痴于求道,看人间富贵美色也就是一场烟花似的热闹罢了。正如红楼里《好了歌》说的那样,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我们笑玄奘太笨太负心,玄奘却也在笑我们看不开。而他如何会变成如此,《西游降魔》里演得一清二楚。

看,西游里要讲的因果,从1986年循环到2013年,才是讲了一个通通透透。

上一篇:精心预设 促进生成 下一篇:受问谷歌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