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猕猴桃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综述

时间:2022-04-16 06:15:02

软枣猕猴桃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综述

摘要:吉林省猕猴桃资源丰富,其中以软枣猕猴桃蕴藏量最大,其果实饱满,品质佳,开发利用价值较大。本文对软枣猕猴桃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综述,包括黄酮、生物碱、多糖、蛋白质及氨基酸、蒽醌、三萜、微量元素、挥发油等,为软枣猕猴桃的经济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软枣猕猴桃;生物活性成分;黄酮;多糖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31

软枣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arguta (Sieb. & Zucc) Planch. ex Miq.)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大型落叶藤本植物。软枣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水果,具有滋补强身、生津润肺等作用。本文对软枣猕猴桃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综述,为将软枣猕猴桃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1 黄酮类物质

栾云峰等[1]建立了ZrOCl2比色法测定软枣猕猴桃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更加准确,软枣猕猴桃中总黄酮含量为0.0322%。秦雪等[2]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技术,从软枣猕猴桃中得到儿茶素和表儿茶素。

2 挥发油类物质

姜爱丽等[3]从软枣猕猴桃全果及其籽种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11-二十碳烯酸、10,13-十八碳二烯酸和花生酸。杨婧等[4]采用果胶酶前处理法分离并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酚类、醇类、烯烃类和其他化合物。

3 多糖类物质

宣丽等[5]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三种多糖AAP-1、AAP-2和AAP-3,同时对其单糖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多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7 种单糖组成。其中,AAP-1葡萄糖的摩尔百分含量最高,为94.72%;AAP-2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摩尔百分含量较高,分别为24.75%、38.37%;AAP-3半乳糖醛酸的摩尔百分含量较高,为16.05%。

4 三萜类物质

金永日等[6]对软枣猕猴桃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硅胶柱层析分离,分得毛花猕猴桃酸B和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赵恒等[7]从软枣猕猴桃茎中分离得到乙酰齐墩果酸和乌苏酸。石钺等[8]对软枣猕猴桃叶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了4个三萜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齐墩果酸、3β-羟基-12-烯-28-熊果酸和3β,24-二羟基-12-烯-28-熊果酸。

5 生物碱类物质

杜彦影等[9]研究了软枣猕猴桃茎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2%、超声时间30分钟、液料比为43∶1,生物碱的提取量为0.542毫克/克。

6 其他成分

除以上化学成分外,软枣猕猴桃还含有氨基酸等其他成分,例如,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10]等。张甲生等[11]对软枣猕猴桃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发现29种无机元素。

目前,对软枣猕猴桃的活性成分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国内,其开发利用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吉林地区软枣猕猴桃资源丰富,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平衡生态的需要,更是加速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健康生活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栾云峰,王菲,刘长江,等.软枣猕猴桃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 2011,32(04):155-158.

[2] 秦雪,张昌浩,姚大雷,等.软枣猕猴桃根的化学成分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3,(03).

[3] 姜爱丽,申新,胡文忠,等.软枣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成分分析[J].中国油脂,2008,33(09):77-79.

[4] 杨婧,张博,辛广,等.果胶酶处理软枣猕猴桃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1):6-9.

[5] 宣丽,刘长江.不同提取方法对软枣猕猴桃多糖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09):1260-1265.

[6] 金永日.软枣猕猴桃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07):402-404.

[7] 赵恒,王宝珍.软枣猕猴桃茎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09):523-524.

[8] 石钺,马冰如.软枣猕猴桃三萜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J].中草药,1993(07):386-387.

[9] 杜彦影,刘长江,刘DD.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软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3):220-

224.

[10] 秦红艳,张宝香,艾军,等.软枣猕猴桃鲜果、果酒和果酱中氨基酸组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06):355-358.

[11] 张甲生,李平亚,卢士香,等.软枣猕猴桃中29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04):354-356.

作者简介:薛健飞,博士,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制药系,讲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通讯作者:周鸿立,博士,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制药系,教授,研究方向:天然活性物质与功能性食品开发。

上一篇:协调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 助推农村经济步入... 下一篇:磨粒磨损对农机零件的影响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