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梅花与河山情景交融

时间:2022-04-16 06:01:15

让梅花与河山情景交融

Guo Hua has devoted himself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art and creation of painting for many years. He inherite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absorbed western skills, forming his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 and distinct art pursuits. In his artistic creation, Mr. Guo finds the grand beauty and elegant temperament of winter sweet especially in the stagnant environment in winter. He created a new style of landscape painting by integrating winter sweet and landscape which highlighted his implication and presented the spirit of the age.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原常务副主编郭华在长期从事美术设计、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认真研习传统,汲取外来营养,深入生活,体验自然,逐渐梳理出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完成了对传统笔墨的现代转换,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审美样式。郭华在艺术创作中发现:冬后的群山,万木萧疏,因有梅花的装扮而锦绣壮丽;而梅花在广袤的山水间,更能呈现出其不畏霜雪、孤高伟岸的气质。他移情造境,让梅花与山河情景交融,创造了一种古今画坛未曾有过的新的山水画体。他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一种气壮山河的时代精神。

早在1992年中国美术馆即批复同意郭华于1993年6月举办“郭华中国画展”,后他因事去美国探亲而未能举办。但是1994年1月,郭华在美国旧金山成功举办了“郭华水墨画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了众多好评,当地《星岛日报》于1994年1月31日报道称:“美洲亚洲艺术学会新春雅集――郭华获赠博学会士名衔”。

1997年5月,郭华在日本东京银座“富士美术沙龙”举办了“郭华水墨画展”获得成功。东京“日中水墨交流协会”数次邀请他在京都和东京博物馆举办“日中水墨交流合同展”,他三次获得该会颁发的“感谢状”和“特别赏状”。

人民美术出版社于2008年11月出版的《郭华水墨画集》,受到美术界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好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艺术报》等数家报刊相继发表了他的绘画作品或评论。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多个城市的图书馆及日本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国内多家艺术高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都收藏了该画集。美国国会图书馆不仅为《郭华水墨画集》做了编号,还加装了套封。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部国韵文化书画院和中国美协等单位邀请郭华参加“神州风韵――首届华人书画艺术年展”以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传统风范――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神州风韵》、《艺术之巅》和《中国书画收藏年鉴》收录了其多幅作品。

2009年6月,《中国书画报》发表了郭华画集中的多幅作品和“自序”,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赞赏。郭华的作品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染力的同时,会传达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笔下的山与海、水与梅都被赋予了真情和灵性,呈现出从画家心间流淌而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直抵心灵的感觉,因而能产生共鸣。

《中国收藏?书画》杂志的编辑在发表郭华的作品时就指出:“通常画梅,均以梅为主体,再辅以花鸟、明月、白雪等‘小景’,然而郭华的梅花别出心裁,将梅花置于山水画的大背景之中,因此他画的梅属于山水画而非花鸟画的范涛。让梅花开在山水之间,既为梅花的生存状态营造了辽阔的空间,也有了梅花与背景山水的呼应,从而更加凸显了梅花傲雪、坚忍不拔的精神。”

让梅花与河山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为抒发思想感情的载体,是郭华水墨画的主题,更是他绘画创作的主旋律。其作品《寒香万里动山川》是根据《沁园春?雪》中“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而创作的丈二大画。画家以多种寒灰色用快笔点的笔法营造了雪后群山云千重、气势辽阔的艺术境界。长城脚下横贯全幅的红梅,用枯笔重墨挥就的主干曲屈昂扬饱含生命,用斧劈皴绘就的雪后垒石与红梅相应成趣。画家把两棵红梅虬干处理得纵横交错流畅自然,在势和气的贯通方面,富有节奏和韵律,与雪后的群山上下呼应、浑然一体,从而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千里雪峰、万里梅香的锦绣壮丽场面。

广受读者赞赏并被买家认定有收藏价值的《巴山春潮急》,描绘了山石间盘根错枝的黄梅在瀑流湍急的山间情景,丰富多变的用笔、用墨和着色,把久经风雨的山石、急流而下的瀑布和摇曳的黄梅塑造得物象优美、对比分明、动静相宜、浑然一体。面对此画,似可嗅其香,闻其声。

其他如《松梅凌寒立苍茫》、《众芳摇落独喧妍》、《总把清香付苍茫》、《夕照雪岭》、《月朦胧》、《峡谷赏梅》、《梅开万山春》等多幅梅花与山水结合的成功之作,都说明了郭华在传统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郭华对梅花情有独钟。为画好梅花,他踏访了江南大多数梅花胜地,“搜尽奇枝打草稿”。他从多方面表现了梅花昂扬的精神气质。他用大虚大实、抽象与具象结合的手法,充分利用宣纸的特性和墨色的效果,结合冰雪中梅的晶莹剔透之美及其孤高伟岸的气质之美而创作的《清香四溢》和《冰骨玉肌》,独特而唯美,在古今画梅者中实属少见。

赏读郭华的绘画作品,其清新雅健的画风令人心旷神怡。这首先得益于他幼年酷爱绘画,广师敏学。1959年,他以调干身份进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至1962年。在染织美术系“国画教研室”,他面对面受教于著名画家田世光先生,并拜访了诸多名家,如陈半丁、李苦禅、陈东湖等,受益匪浅,奠定了他终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坚实基础。

其次得益于他从事美术设计工作数十年。因为工作需要,他长期到全国各地写生、采风,眼观手记,“胸罗万象”。把在设计工作所积累的表现技法和装饰手段运用到创作中,是他绘画作品的一大特点。

第三,得益于他饱览诗书和中外古今名迹。特别是他对原工艺美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的大量古今中外名作进行编审时,零距离对每件作品进行赏读和研究,心摹意追,丰厚了他的绘画学养。

第四,得益于他通览画史、画论和相关的史、文、哲文章。在负责《装饰》杂志期间,他审读大量的学术稿件,眼界自高,厚积薄发。他先后在《美术史论》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田世光先生的艺术与人品》、《书法与工艺美术》、《社会审美心理与功能因素》等多篇有关书、画的学术论文,丰富的学术积累使他能从理论的高度思考和审视自己的创作。

他的学养和绘画技术令他的创作进入了自由王国。他作画没有条条框框,不拘于前人既有的笔墨图式,不依傍于哪家哪派;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去体察山川明晦、花开鹊啼。他追求的不是形质的逼真和表象的自然再现,而是对大自然的超越,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他看重的是作品所展示的气势、气韵和气质。

郭华在深入生活和创作实践中获得灵感,他移情造境,把自然现象与理念结合起来抒感,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绘画作品,这在其“梅花与河山情景交融”系列作品中尤为突出。从画集首页《玉宇三英》到最后的《梅开万山春》等作品中所呈现的新颖结构和人文气象,充分表现出他的艺术创造力。

对色彩的大胆运用是他作品的一大特色。他运用冷、暖倾向的多种灰色调,为梅花营造冬末的生存环境;用色墨交融的方法于色彩斑斓、光影迷离之间,为作品注入生机和活力。

他长期对书法艺术进行研究和实践,故能“以书入画”,操笔状物,疾得法,既可轻写蝉翼,又能如高山坠石,大笔挥洒,如大将阅兵,有气吞万象之势。

他吐故纳新,熔古铸今,既有传统风范,又有时代气息。他在传承中,以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唯有有智慧的、有道德的、人品高尚者,才能得山水之乐。诗家有云:“情致力于中而形于言。”又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郭华以赤诚之心,提炼自然之神韵,有“尽精微、致广大”之妙。我们能从他创造的艺术境界里,感受到画家坦荡的胸襟、高古的气度。

郭华深知“艺海无涯”。他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创作,以“老学童”的心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继续上下求索,深思广学,力求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贡献。

Guo Hua, with pen name Hua Zi, was born in Gu Cheng, Hebei province in 1931. He had taken charge of the associate editor of Decorate in Tsinghua University Academy of Art (Former Central Academy of Arts and Crafts). Now he is a member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specially invited researcher of Shaolin Art Academy of China and a FGPC of Asia Society of Art in San Francisco. He has participated in many exhib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won many grand prizes. Hundreds of his artworks have been reported in famou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Besides, he also published his albums.

郭华,笔名华子。1931年8月生于河北故城。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常务副主编、编审,图书馆副馆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他专业技术系列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少林书画院特邀研究员、美国“美洲亚洲艺术学会”博学会士。

1994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1997年5月在日本东京 “富士美术沙龙”成功举办了“郭华水墨画展”。近百幅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上发表。多次参加在中国美术馆及日本东京、京都和美国旧金山等地的一些展事活动,并有多幅作品获奖。数十幅作品入选中国美协、清华美院以及美、日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版的30多本大型画册。200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华水墨画集》。

上一篇:香港网络印刷成功路窥探 下一篇:“铁饭碗”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