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两条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时间:2022-04-16 04:34:44

严守两条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粮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知道,不可不察。本文将直奔主题,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从长治久安的长远视角出发,提出一些自认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主张。这些主张可以归结为“严守两条红线,优化粮食布局,强化基础工程,倡导开源节流,突出活跃粮市。

一、严守总耕地18亿亩,人均粮400kg两条红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严守两条红线。一是18亿亩耕地总面积红线,二是400kg人均占有粮食红线。18亿亩耕地红线是约束性指标,绝对不能突破;400kg人均占有红线是预期性指标,2020年之前可能上下小幅波动。这两条红线可表达如下:

ax=yz

式中a、x、y、z依次表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总人口数、人均占有粮食量。

表观上看,a、x、y、z四者均为预期性指标,似与约束性指标耕地红线无关;而实质上四者均是耕地红线的派生物。假设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则不可能具有足够的粮食播种面积;没有足够的粮食播种面积,仅靠提高单产不能产出人均400kg粮食占有量,最终结果是难于养活近14亿中国人。试分析如下:

从《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中得知:1996年播种面积16.9亿亩,总产5000亿公斤:2007年播种面积15.86亿亩,总产量5016亿公斤。呈现出播种面积有所缩小,粮食总产量有所增加的总趋势,表明播种面积a、单产x两者具有线性关系。在《国家粮食中长期规划》中,将2010、2020年的播种面积均定为15.8亿亩,则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明确表述。这个数字比2007年缩小660万亩,其依据就是预测单产x的提高所增加的产量将大于播种面积口缩小所减少的产量。事实上也是:2007年与1996比较,播种面积缩小了6.5个百分点,而总产量却增长了6.9个百分点。于是,通过粗略计算,对两条红线可以作出如下中长期规划:播种面积15.8亿亩,人均占有粮食400kg。

二、南北均衡,增加新区,优化粮产布局

为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5.8亿亩、人均占有粮食400kg,有必要对现有的粮食生产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为此特提出“南北均衡、增加新区”粮产布局方案。本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粮食生产重心北移趋势,回归两大粮食主产区并驾齐驱、南北均衡状态;增加新的粮食主产区,将原有13个粮食主产区扩大到15个,即在原有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13省区基础上,再增加云南、广西两省区为部级粮食主产区。现以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准阐述理由如下:

第一、粮食生产重心北移趋势应该扭转。2008年原定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31%。其中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7个北方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91年的36.2%提高到2009年的44.43%。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6个南方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由1991年的36%下降到2008年的30.88%。(详见表1)就其客观条件讲,南方产区的光、温、水、热等均大大优于北方产区。无论从土地生产力力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看,这种“北移”趋势都不尽科学合理。因此,政府应当予以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使其回归“南北均衡”。

第二、云南、广西地处北亚热带,光、温、水、热条件十分优越,适合于周年生产粮食及其它食物作物。2009年两省区以占全国4.52%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占全国产量5.51%的粮食,(祥见表1)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并且兼具安定边疆、确保国防安全之功效。因之,应当开辟成新的部级粮食主产区。

三、夯实水利灌溉、厚土增肥基础工程

水利是粮食生产之命脉。为了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kg,最根本的举措之一,是在全国掀起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高潮。除了继续维修现有水利工程之外,最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利工程,莫过于是东水西储、南水北调工程。所谓东水西储,就是东部所需之水储存在西部。具体做法是:在降雨量相对充沛的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修建大量的蓄水工程,雨季尽量储存,确保中东部地区在急需水资源期间充足供给之。笔者曾经对湖南的洞庭湖、贵州的万峰湖(人工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静水表平面积相等,则万峰湖的蓄水功能31倍于洞庭湖;水体容量相等,则洞庭湖还田所能养活的人口数310倍于万峰湖。可见从国家的层面判断,东水西储具有极其显著的战略意义。

所谓南水北调,己为众所周知。而今东线已经成为现实。我认为,在2011~2020年之间,要力争以进行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和气魄开展东、中、西三路南水北调工程,要令长江之水分路北上,经略中原,解渴京津。甚至于可以做出这样的设想:黄河之水西流,灌绿大漠。将黄河之水阻流在三门峡之上,变成第二条塔里木河,令其充分发挥灌溉以河套、河西走廊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兼具为西北工业发展、人人生活提供水资源的功能。三门峡以下的黄河中下游的工农业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全部由南水北调予以解决。

水是命,土是根。为了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kg,最根本的举措之二,是在全国掀起兴沃土工程高潮。除了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坡改梯、瘦改肥、田等等常规举措外,我认为“表土搬家、客土造田”应当成为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新创举,尤其是在加速城市化的当代。具体做法是:出台强制性推行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法规,要求所有占用耕地的土木建设工程,都必须首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储存、运送到荒地,重新造就耕地。这一点对西部山区特别重要。以贵州卡斯特石漠化区域为例,一方面,贵州不加速城市化进程,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就一定要成为全国实现现代化的包袱。另一方面,贵州要加速城市化进程,就不得不占用面积少得可怜的山间平坝,而山间平坝又恰恰是贵州农业特别是粮食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这样的矛盾,解决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表土搬家、客土造田”,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贵州到处都是溶坑,可以先将溶坑的表层沃土取出存储待处理,然后以符合环保指标的建筑垃圾填平溶坑,再将建筑工程所在地剥离的沃土以及就地剥离的表土置于其上,于是崭新的标准耕地生焉。

四、倡导开源节流、循环利用,文明消费

确保粮食安全,开源节流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开源的途径、形式、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循环利用食物资源、推行餐桌革命等等,均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在我国的广裘土地上,存在着大量的荒山荒坡。荒地滩涂,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木本种植面积,增加食物总量,

减轻粮食需求压力。笔者在一项名为“西部地区粮食发展替代性战略研究”的国家项目中,曾经对西北、西南的木本粮油发展问题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西部地区能再发展7000万亩,则可以置换出耕地1400万亩。种植木本粮油,树上收粮油,树下蓄草,可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两兼顾。即令以5亩木本粮油代换1亩耕地粮食计,对于拥有巨大荒山荒坡面积的西部地区而言,其数量也是巨大的。以人均拥有0.2亩木本粮油计,总面积可达7118万亩,其粮食功能当量与1424万亩耕地等同。”

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秸秆,应用生物技术转化为食用菌之类美味佳肴;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尽量将役牛变为肉牛、奶牛,以减少作物秸秆的浪费;尽量杜绝秸秆直接燃烧。

在城市的餐馆、饭店,有大量的没有食用的食物,被排入地下污水道,既白白浪费,有污染环境,却被人们普遍熟视无睹。因此,应当大力开展餐桌革命,提倡中餐西食,要向西方人学习,养成“能吃多少做多少,桌上无剩肴”,“吃不完、蔸着走”等等节约风尚。要大造舆论,引导科学饮食、健康消费,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990年以来,笔者曾经先后对这一问题展开过多次调查研究,并特地选择了美国的旧金山、我国的贵阳市进行对比。旧金山选2家中餐馆和8家西餐馆,贵阳选10家中餐馆。结果令人吃惊:在旧金山10家餐馆中,没有发现一例摆在食客面前的饭菜出现剩下就走人的。贵阳的10家餐馆中,没有一家不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浪费率竟然高达41.5%。假如全国城乡的所有中人都实行分餐制,不造成食物浪费,则有可能节约出上亿亩耕地产出的粮食总量。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天文数字。

五、突出政府干预,市场主导,活跃粮市

纯粹的计划经济,是一人代替万人思维,一人规定万人行为,已经被我国及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证明行之失效。纯粹的市场经济,是一万人一百万个思维,一百万种行为,同样已经被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证明行之失效。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表明了政府干预、市场主导混合经济至少在相当时期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必要继续实施政府干预,市场主导的混合经济机制,使粮食市场更加活跃而高效。为此,要切实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全面落实粮食各级政府第一把手负责制。

上一篇:“重中之重”越来越重 下一篇:“新品种权”爆发植物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