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诊治新理念:从止血预防出血

时间:2022-04-16 02:50:23

血友病诊治新理念:从止血预防出血

医生手记

在最近的一个血友病宣传活动中,有两名血友病病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是29岁的刘先生,出生后不久即被诊断为血友病。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治疗血友病的药品,病人只能在每次出血后输注血浆或者冷沉淀。由于关节腔反复出血,他的多个关节已出现明显的活动障碍。更令人惋惜的是,因为反复输注血制品,他还不幸感染了乙肝和丙肝。另一位是5岁的嘉嘉(化名)小朋友。当时,他正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十分活泼可爱,一点都看不出他有什么“不同”。据嘉嘉妈妈说,嘉嘉也是在出生后即被确诊为血友病,2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接受预防性治疗,每周输注2次凝血因子Ⅷ。现在坚持治疗了3年多,平时基本上没有自发性出血。

从李先生和嘉嘉小朋友截然不同的境况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出血后进行止血治疗,出血前的预防性凝血因子输注可明显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预防血友病性关节病,有效提高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识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凝血过程中缺少了重要的凝血因子,使机体凝血出现障碍,造成出血不止或不易止血。资料显示,血友病的发病率较低,男性多见,女性罕见,每10万人中有5~10名患者。目前,全球血友病病人数约为40万,我国约为10万。血友病的主要表现为自幼反复发生异常出血,呈慢性和持续性。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关节和肌肉,其次为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表现为消化道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治愈血友病。不过,血友病并非无药可医的“绝症”。只要通过外源性地补充凝血因子,就能够减少出血,防止各种继发性的损害。按照治疗的方式,可分为预防治疗和按需治疗两种。

常规疗法:出血后,才止血

按需治疗是在出血发生之后才注射凝血因子的紧急治疗,是出血后的补救性治疗方法。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目前国内仍有很多患者只能选择这种治疗方式。通常,凝血因子的注射应在出血发生后2小时内进行,凝血因子的量根据出血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出血后的一般止血措施,如出血部位冰敷、关节制动、卧床休息等,对止血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按需治疗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出血已经发生,即便能够尽快止血,也已经对关节肌肉造成了伤害。尤其是关节内反复出血造成的慢性血友病性关节病,是血友病致残的主要原因。

新理念:未出血,防出血

预防治疗是在未发生出血的状态下定期注射凝血因子,使体内凝血因子长期维持在1%以上。治疗原则是尽早、足量和维持足够时间。在欧美发达国家,得益于预防治疗的广泛开展,血友病病人已能达到与正常人一样的平均寿命。预防治疗能明显减少出血次数,尤其是避免威胁生命的出血事件(如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减轻关节损害程度,避免残疾,改善生活质量。预防治疗开始得越早,关节功能保护得越好。由于足剂量预防治疗的费用高昂,考虑到低剂量预防治疗也同样可以减少出血,国内预防治疗的推荐方案为凝血因子Ⅷ10~15单位/千克体重,每周3次。

答疑解惑:出现哪些症状,应怀疑血友病可能?

血友病多见于男性,首次出血多发生在孩子活动能力增强或能站立学步时。家长若发现孩子有活动后关节肿胀、跌倒后出现血肿性包块且不易消退、皮肤黏膜轻微外伤后流血不止、换牙时流血时间长于正常人或出血不止时,应要警惕血友病等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能。

上一篇:输液速度越快越好吗? 下一篇:青春的奇葩与奇葩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