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童年之美阅读论文

时间:2022-04-16 06:20:34

教科书里童年之美阅读论文

于细节处见精神

——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

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润生

教科书里有很多童年题材课文,深入分析课文里的“童年之美”,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体验“童年之美”,从而丰富、拓展和升华儿童的童年体验。

一、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

(一)童稚之美

童稚,儿童的幼稚。童年,在每个人身上的发生都是第一次。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感知和熟悉世界,由于他们经验的缺乏或不足,这种感知和熟悉的方式便打上了儿童的特征,在成人看来,这就是一种稚气。笨拙、稚拙是儿童的可爱之处。

【案例1】《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下册第6课)

[课文片段]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恬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课文解读]

骆驼的长相是缺乏美感的,吃相也不美,但在儿童看来,骆驼是美的,它的吃相也是美的,以致看骆驼咀嚼的时候,“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试问,有哪个成年人会有这样的心得?这就是童稚,这就是童稚的可爱之处。

【案例2】

《小摄影师》(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第6课)

[课文片段]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预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忽然,小男孩往地下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课文解读]

课文里的小男孩,用扔纸团的方式要求采访高尔基,只有小孩才会采取这种形式,要是成人绝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对高尔基的不尊重;小男孩采访高尔基的目的仅在于给他照一张相,回去贴在墙报上,对他来说,这是大事。为了照好这张相,高尔基很配合他,他自己也慎重其事,把相机摆弄了很久才说:“一切预备停当”,然而,他却忽然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他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只有小孩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只有小孩才这么直接表白自己的错误。

【案例3】《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14课)

[课文片段]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课文解读]

雨来救了交通员李大叔自己却被日本鬼子抓了去。他知道鬼子的残暴,却不知道鬼子的狡猾,一看到敌人把手伸到皮包里,唯一想到的是掏小刀挖小孩的眼睛。这么一个幼稚的小孩,却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无比坚强和机智。

(二)童趣之美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征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得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所以,童趣是儿童的宝贵财富。

1、活泼美

【案例4】《桂花雨》(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上册第7课)

[课文片段]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文解读]

抱住桂花树使劲摇,是花力气的事,对大人来说,也可能是苦差事。但对小孩来说,却是美事,盼着早天到来。真的开始摇花了,就别提有多快乐!这,就是儿童的活泼美!长大以后,就是进入老年,回忆起童年的摇花乐,还会有一番莫名的感动。

2、率性美

【案例5】《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第14课)

[课文片段]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到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课文解读]

雨来喜欢游泳,妈妈却不让他耍水,怕出危险。有一次,看到雨来耍水回来,妈妈气得抓起笤帚要打他。雨来在小伙伴的暗示下往河沿跑,还跳到了河里——“妈妈,你不是怕我出危险吗?我偏偏要让你找不着,让你担心。”雨来,就是这样在用男孩的方式气妈妈。读到这里,你绝不会责怪小雨来的无法无天,而会为他的天真和率性而会心一笑。

3、创意美

【案例6】《风筝》(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第10课)

[课文片段]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布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课文解读]

做风筝,做得什么都不像了。却依然快活,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快活。对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却还命名为“幸福鸟”,也只要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创意。

(三)童幻之美

想象成为儿童的翅膀,以成人的角度看,儿童因为知识乏用而被蒙昧,因为儿童无法独立而被认为天地狭小。然而,上帝何其公平,在这个贫乏而受限制的儿童的天地里,却被赋予最丰富的想象力,最强烈的好奇心,最自由的思维方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1、奇幻美

【案例7《我想》(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

[课文片段]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课文解读]

儿童的想象是奇异的,自己的手会有魔法,伸到桃枝,就能使春回大地、天空放晴、桃花开放。

2、体验美

【案例8】《荷花》(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下册第3课)

[课文片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课文解读]

看荷花,在沉醉中自己也变成了荷花。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验美,也只有儿童才轻易进入这样的境界。成人以后俗务繁杂,能进入如此美妙境界的人会被誉为有一颗童心。保持童心,就保持了创新的灵感和动力。叶圣陶老先生,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3、诗意美

【案例9】《麦哨》(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24课)

[课文片段]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刺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如同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课文解读]

在儿童眼里,麦田是那么富有诗意。麦田既是是色彩斑斓的,麦田还是弥漫着美妙的音乐的——那麦穗,就是一个个跳动地音符!

(四)童心之美

童心就是稚气,就是天真无邪。童心中的那些本性之美,是人性中最质朴、最重要而且是最永恒的美和善。

在童心世界里,只有纯洁,没有虚伪;只有天真,没有诡诈;只有清洁,没有污秽;只有老实,没有欺骗;只有单纯,没有世俗;只有简单,没有机心;只有善良,没有险恶;只有同情,没有凶残;只有信任,没有猜忌;只有公平,没有成见;总之,童心的世界是幸福的仁爱,是和平的世界。

1、纯真之美

【案例10】《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国标教材五下册第6课)

[课文片段]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布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课文解读]

在童心世界里,是最不讲功利的。给骆驼带上铃铛,只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在那漫旅途中,一阵铃声,多么富有诗意!

2、善良之美

【案例11】顺境中的善良《掌声》(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第29课)

[课文片段](人教版国标教材三上册)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眼泪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静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课文解读]

顺境中的行善,也许只是一声赞许,一阵掌声,甚至只是一个眼神。但是,它却经常被成人忽略了。而孩子们记住了,这是童心中的善的自然流露。

【案例12】逆境中的善良

[课文片段]《卖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国标教材六下册第14课)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四周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暖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漂亮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课文解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没有含苞的花蕾就要凋萎。可是,她没有恨天恨地,有的只是对亲情的温馨的回忆。童心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善良本性,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流露本原的善良。

3、童心之境

【案例13】《触摸春天》(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第17课)

[课文片段]

恬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恬静的脸上布满了惊奇。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恬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

在春天的深处,恬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恬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恬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美丽的曲线,述说着翱翔的概念。

[课文解读]

恬静是个盲童,但是,在她的世界里,却在时时为生命感动,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蝴蝶,也能给她带来心灵上的巨大的震撼。

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是珍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好好探究它,利用它,用以滋养孩子的童年。

(4179字)

上一篇:生物景观规划管理论文 下一篇: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