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

时间:2022-04-16 03:11:3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的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是我们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大课题。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创新教学落实到每堂课、每个具体教学环节中呢?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把握角色定位,营造创新机会,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现在所提倡的是过程比结论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树立调整和纠正教师在教学中角色和地位的理念,努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归纳、总结;积极思维,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实行教学民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高在上,支配、指挥学生是不行的。因为创造性思维不会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产生,只能在师生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在宽松、愉悦环境中迸发。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切实“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空间的时间”,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宽松化,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使之没有焦虑,没有压抑,没有恐惧的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例如,应用题综合复习时,我拟定这样一道应用题:某修路队承包了一段长2000米的修路工程,前5天完成了工程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工程还需要几天?教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看谁列出的解法多。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有的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提议,通过分析比较,分别从“倍比、分数、比例、工程”等角度列出了如下算式(1)5×(1÷2/5-1);(2)2000÷(2000×2/5÷5)-5;(3)(2000-2000×2/5)÷(2000×2/5÷5);(4)1÷(2/5÷5)-5,(5)(1-2/5)÷(2/5÷5);(6)5÷2/5-5;(7)5×〔(1-2/5)÷2/5〕;(8)5×〔2000÷(2000 2/5)〕-5。还有的用比例解法。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这样有效地进行了多向思维训练,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进行开放式教学的合作学习,在集体讨论中表现创新才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则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讨论和解答问题,不强求一个摆法,一个角度,一个解题思路,一种方法。通过互相议论,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扩大了课堂信息交流的多向性,有利于激活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怎样把圆形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你能想出不同方法吗?同学们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割一割、补一补,进行观察比较,自主发现、归纳,自推公式,自己探索规律,纷纷发现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平行四边形都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时再引导学生探索割补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终于发现:图形的形状改变了,但面积没

有改变。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创新

一个数学家曾说过:“好的数学问题好像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实践证明,有思考性的问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第二天看了剩下的2/3,还有55页书没有看,小红第一天看了多少页书?学生们解答这道题一般思路是以这本书为单位“1”,先求出这本书的页数,再求出第一天看的页数。大部分同学基本能利用分步或列综合式解题。即55÷〔1-1/2-(1-1/2)×2/3〕×1/2=165页。在同学们完成的基础上再设问,这道题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时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分析,得到第一天完成任务相当于第二天和剩下看的页数。即用55÷(1-2/3)=165页。有的同学还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通过这样分析、讨论,打破常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我能注重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营造创新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指导学法,使学生学会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使学生会学,而不用老师教会。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毕竟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现,往往会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和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步展现出来。因此,让学生养成好学习习惯,应该成为而且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再创造,再发现。例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下面这道题:一个修路队4/5小时开凿山洞8/9千米,求一小时开凿山洞多少千米。先启发学生根据“单位时间工作量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的定理,列比例解答,即设一小时开凿山洞X千米,列式:8/9-4/5X=1,解得X=1。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分组讨论后,分别讲出本题的解法还可: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列式:8/9÷4/5;也可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列式计算,即8/9÷4/5,还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方程为:x×4/5=8/9。这样,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说出不同的根据,可以使中等生、后进生“吃好”,又能使优等生“吃饱”,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各个方面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通过多角度训练,逐步掌握解题方法,使学生提高了创新能力。

总之,在课堂上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方法,才能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用“意外”点亮精彩 下一篇:追寻坚守本色与适度混搭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