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家长培训方案

时间:2022-04-15 08:58:26

“亲子沟通”家长培训方案

培训理念

高中生由于人格逐渐趋于稳定,自我意识日渐清晰,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在亲子关系中他们更在乎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与理解。而许多高中生家长往往还停留在“大人对小孩”的沟通模式上,以致在亲子沟通过程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从亲子沟通现状来看,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及信息认知不对等也是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

真正成熟的亲子沟通方式,应该是以冷静亲和的态度,各自充分表达己见,相互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看法。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架起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桥墩:倾听孩子是前提,理解孩子是基础,恰当表达是关键。本次培训立足方法的可操作性,帮助家长体会以上三种亲子沟通的方法并尝试应用。

培训目标

1.让家长了解日常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2.让家长体会亲子沟通的三种重要方法:倾听、理解、表达;

3.让家长尝试应用三种方法。

培训对象

高中生家长

培训时间

120分钟

培训准备

分组;确定组长,培训组长;课件;音乐;游戏材料

培训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

1.游戏暖身:Leader最大

过程:成员围成一个圆圈,先选出一个人为Leader(即命令者),Leader可随意说一句或一段话(如训斥、叮嘱),也可做一个动作(如拥抱、洗碗),尽量模仿家长的日常生活。其他人与自己右边的成员组成二人小组,面向对方,依次仿照他的话或动作去做。全部的人都做完后,可轮流当Leader,继续游戏。

注意事项:

(1)尽量放松,不拘束,Leader可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2)其他人务必观察Leader指令的细节,并模仿。

(3)不可批评或拒做Leader的指令。

(4)交流做Leader的感觉与被领导的感觉。

设计思路:营造氛围,调动情绪,初步启动团体动力。

2.互动破冰:小组内自我介绍

规则:在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的孩子(不是介绍自己)。

给自己命名:以××妈妈(爸爸)命名,并在培训期间如此称呼。

设计意图:缩小团体规模,实现破冰并相互接纳。

二、团体转换阶段

1.交流互动

情景再现:周末,孩子回家,见到你的第一句话:“明天给我买个手机。”

组内交流:此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包括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小组讨论:针对你的反应,孩子的反应会是什么?

师点评:以上情况反映出我们日常亲子沟通的常态及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呈现常态问题,激发探索兴趣。

2.我说你画

规则:请一位成员到讲台上当考官,教师给考官一张简单的图片,其他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考官描述图片的内容,其他成员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

要求:在描述过程中,只能通过言语表达,不能用手比划,其他成员把图片画出来,但不可以出声。看看有多少成员的画和描述的是一样的。

组员分享: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师点评:我们所听到的,所理解的,不一定是人家想表达的。自己认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可是后来发觉别人根本没理解。这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也是亲子沟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我们高中生家长,权威感太强,缺乏倾听的态度;主观性太强,缺乏理解的意识;情绪化太浓,缺乏表达的技巧。

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架起这座亲子沟通的桥梁呢?倾听、理解和表达。

设计意图:催化团体动力,体会亲子沟通的具体问题,导入培训主题。

三、团体工作阶段

1.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孩子

(1)情境故事:

小孩子的答案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成员分享: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师点评:亲子沟通过程中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要学会倾听孩子,能听懂并理解对方的信息,不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所以,倾听孩子是沟通的前提。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家长体会倾听孩子的重要性。

(2)头脑风暴:各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要求每个成员均需发言,各抒己见。

倾听对亲子沟通有什么作用?家长在听孩子说话时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倾听孩子需要注意什么?(怎么听,怎么问,听什么)

分组讨论,全班分享。

师概括(PPT展示):

倾听的作用:改善关系;缓和情绪;澄清信息;促进思考;消除误解等。

存在的问题:不愿意听;先入为主;审问的态度;急于插话等。

倾听的技巧:要有倾听的态度;做到倾听的姿势;把话听完整,正确理解;适时提问;感受情绪等。

设计意图:运用团体动力,集中团体智慧与资源达到目标。

(3)尝试倾听:分组演练

各小组成员两两配对,分别扮演“家长”与“孩子”,进行倾听演练。“孩子”解释要父母买手机的理由(家长自编),“家长”用恰当的方式倾听,力求让对方说得更多。时间为五分钟以上。

回馈:“家长”与“孩子”各自分享体会。

设计意图:让家长亲身体验,加深体会,促进应用。

2.用正确的方式理解孩子

(1)生活测试:您了解您的孩子吗?

小组自由交流:您的孩子最近快乐吗?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孩子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他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平时心里想什么?孩子最需要什么?

设计意图:用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强化团体动力,为讨论理解孩子作铺垫。

(2)生活案例:

小A的苦恼

小A是一名高一男生。最近他觉得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无法沟通,因此在家总是闷闷不乐、不言不语,甚至经常为了一些小事情与父母发生争吵。平时父母总是将小A照顾得无微不至。初三毕业的时候,为了体会独立的感觉,小A特意选择了一所离家稍远的学校,希望能够通过住校生活脱离父母的管束。但是父母认为他自理能力差,不能照顾好自己,怕影响学习成绩,坚决不让其住校,且每天早晚接送,保证不耽误他的学习。小A觉得自己越来越无法忍受父母事事都要管的原则,家里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父母也很伤心,明明是好心,却遭到儿子这么强烈的排斥。

讨论交流:父母的做法为何引发小A这么强烈的抵触情绪?

师点评:父母因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行为,把自认为理所当然的做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用爱的名义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导致亲子矛盾的产生。有时父母还不知所以然。所以,理解孩子是沟通的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鲜活的案例让家长体会不理解孩子导致的后果。

(3)活动启示:手表的背面是什么?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表,手表正面朝向成员,背面朝向自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成员猜猜手表的背面是什么。最后挑一个成员走上讲台,站在自己的位置,把看到的手表的背面是什么告诉大家。

成员分享体会。

师点评:你们站在我的对立面,是很难猜出手表的背面是什么,但只要你站在我的角度上来看,就很容易得到答案,知道手表的背面是什么了。同样,在亲子交往中,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我是他,现在我需要什么?我希望父母如何?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会理解孩子的方法――换位思考。

(4)尝试理解:提供情景,分组讨论

情景一:孩子考试以后成绩不好,心情也不好。

情景二:孩子与同学吵了一架,自己受伤,把对方也打伤了。班主任告诉家长,说要赔医药费。

小组讨论:在以上情景中,如果我是孩子本人,现在我需要什么?我希望父母怎么对待我?

设计意图:运用团体动力,应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尝试在实际情景中理解孩子。

3.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点

(1)角色扮演:

敲门声响起

背景:小丽下午去朋友家玩,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大雨,乘坐的公交车坏了,又没有电话可以和家里联系,所以回到家的时间比平时晚了一个半小时。在这一个半小时里,小丽的父母真是又担心又焦急又生气。这时敲门声响起,小丽回来了……

两位成员演示:母亲(愤怒地)说:你野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

小丽(抱歉地):呵呵,妈,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OK?

母亲:你会有什么理由,还不是贪玩!

小丽:我为什么没有理由?你太不相信我了!以后我的事你少管。

母亲(更怒):好,我不管。以后晚上不许出去,没得商量!

小丽冲进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讨论交流:小丽母女之间的冲突是怎么升级的?

师点评:家长表达方式的不当导致亲子间的误会,激发了孩子的情绪,以致冲突升级。(全部是“你”开头)所以,恰当表达是沟通的关键。

设计意图:以鲜活的对话形式,体会恰当表达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激发家长的实际需求。

(2)方法介绍:“我讯息”表达的三步

第一步,事实/行为,即说出对方的行为与事实为何(如:你回家晚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等了你一个晚上);

第二步,感觉,即真实地表达我当时的感觉(如:我很担心,又有点生气);

第三步,说出事实或行为的影响,或者是我希望对方怎么做(如:以后要准时,或打电话回家)。

前提:控制情绪,用接纳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案例为载体介绍“我讯息”表达的方法。

(3)尝试表达:提供情景,分组训练

情景一:孩子染了黄头发。

情景二:孩子常跟一异性同学通电话,每次都聊很长时间。

情景三:孩子最近迷恋电脑游戏,放学回家基本不做作业。

小组讨论:针对以上情景,请用“我讯息”表达。并在小组内进行配对演练,再分享体会。(成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案例具体化)

设计意图:运用团体动力,训练“我讯息”的表达。

四、团体结束阶段

(1)寓言故事:

动物拉车

梭子鱼、虾、天鹅是三个好朋友。一天,他们同时发现路上有一辆车,车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于是就想把车子从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他们都铆足了劲,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一动不动。原来,天鹅使劲往天上提,虾一步步地向后倒退,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究竟谁对谁错?反正他们都使劲了。

师总结:各自使劲不能形成合力。现实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往往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但各自使劲则事倍功半。只有在亲子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形成家庭的合力,实现双赢。

设计意图:维持团体动力,再次体会沟通的意义,即实现双赢。

(2)真情表白:总结与回顾

全体成员就整个活动进行以下简单的交流:今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活动是哪个?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关于亲子沟通,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深化培训内容,给团体成员留下深刻的记忆。

(3)课后作业:面对家庭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尝试通过倾听、理解、表达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用心体会其中的感觉。

设计意图:激励成员将课堂上的活动体验和课后的生活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

用音乐《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结束本次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嵊州中学)

上一篇:四大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传播特点比较研究 下一篇:天真浪漫的童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