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15 06:44:35

施工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 要]工程造价管理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对工程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

[关键词]工程造价 问题 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79-01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经济、技术、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如下分析,以供参考。

1、不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靠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

⑴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⑵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设备和材料价格的不按市场行情制定。

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设施面积加大,装修标准提高等。

2、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以后,进入设计阶段。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严密、全面。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至于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发挥其应有的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会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未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

建设工程招投标在我国全面推行后,在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抵制不正之风等方面效果显著,有效地保障了招标人与投保人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招投标阶段实行预算计价模式已不适应,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投标是必然趋势。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过去的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实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可减少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繁杂劳动;简化招投标工作;减少工程结算中的扯皮与纠纷;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我国承包商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4、招标和签约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及签订工程合同尤为重要,如何把握好招标工程和合同的策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问题出在:实行无标底招标;招标方式的确定;保函或保证金的应用;报价形式的选择;拟签约的承包商数量和发包方式的确定;重要合同条款的确定;合同价格形式的确定等。以上是经常出现问题的。

5、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或施工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

6、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若要竣工决算真实地反映整个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就必须搜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搜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否则易引起扯皮现象,使得工程结算一拖再拖,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通过对竣工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述指标依据。通过加强投资估算管理和推行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工程的静态投资,充分预测动态投资,保证建设项目决策打足资金,不留缺口。加强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进行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审批机关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最佳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其责任。

7、有的审计机关存在“以审代结”现象,扰乱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正常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四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根据《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单位管理办法》的规定,一切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含各级审计事务所),均须向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并应批准取得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方能根据批准的资质等级在规定的从业范围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和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但有的审计机关认为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法》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预决算实行审计,而对工程结算时竣工决算的组成部分,他们不须持证,只需凭审计职能就可直接对工程结算进行审计。审计部门这种借行政手段干预正常工作程序和只需中介机构承揽业务的做法,严重扰乱了造价市场的正常秩序。

8、“三超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争取项目能顺利通过,采取“化整为零” 的手段蒙混过关。尽管压低概算造价,预留投资缺口,在建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结果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时又超预算的现象发生。

9、所谓无标底招标及招标工程人为压级压价,导致工程造价失真

招投标工程成本价的难以界定及其操作的困难,使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较难在中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这一关键问题上实施有效监控,致使部门业主为减少建设投资,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现象,人为压级压价,致使“不合理”低价中标,同时也埋下了工程质量事故的隐患。

10、结语

加强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首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防止“三超”现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县级图书馆信息采编工作的创新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