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时间:2022-04-15 05:42:28

浅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包括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首先确立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一、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和追求,既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过程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主体的愿望和主观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说,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可划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二、制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内容。虽然信息技术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

制订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学科整合原则。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将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

2.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世界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触手可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就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制订上要突破教材局限,从学生实际出发,开放教学内容,归还学生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的权利,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从中体验到全球对自我的一种帮助和自我对全球的一种责任和贡献。

3.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时,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不断使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升华,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学习某一软件时,可介绍相关的人物与成长经历;在体味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别忘了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

三、选择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教师应首先感受到并有条件率先实践它教与学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立足点只能是学而不是教,因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在传统的模式上有大的突破,创设研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的环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有:

1.任务驱动学习法。“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是师生活动内容的核心,是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教学过程的转折点,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兴奋点,应该融入师生的共同智慧。“任务”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形式(文字说明)、图表呈现或观察得出任务,讨论得出任务,也可以边学习边得出任务。

2.课题解决学习法。学生需要自己去寻求答案,学生的已知条件比“任务”学习少,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

3.协作学习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支持学生之间进行交互活动,学生利用计算机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互教互学,小组讨论和小组解决问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由多个各有所长的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四、设计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可表现为:

1.课堂向课前开放。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事先可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对新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渴求之中。

2.课堂向课后开放。如“课题解决学习法”可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

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为“双向互动”。一是师与生互动,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法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能与学生达成共识;教师的教学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引起学生的“共振”;二是教与学互动,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相呼应,教师的教学行为目的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呼应,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行为表现、效果表现、心理表现)能获得教师的关注和积极反应。三是情与智互动,即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体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开发激活学生的智力,使教学目标的实现获得充分的智力支持,同时又以智力的发展、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形成情与智相辅相成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有人说,一节好的课能反映一种教学思想。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遽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上、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因此,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力求把握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反思教育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科学课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